>
 
您的位置: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测绘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正文内容
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专业补充标准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7日    点击数:

认证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构成。

(一)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规定了专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的要求。标准项运用如下:

1、学生

(1)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3)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是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进程式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

(4)专业必须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

2、培养目标

(1)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专业对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需求有足够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对未来发展有合理预期。培养目标适当,符合学校的整体目标。通过各种渠道使得培养目标被相关各方知晓,特别是教职员工与学生对培养目标有足够的理解。)

(2)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培养目标能够比较清楚的描述学生最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以及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能够承担的社会与专业责任。这一预期应该与毕业要求相匹配,即毕业要求达到能够为通过一段时间达到上述预期提供足够的基础。培养目标是对所有合格毕业生的要求,而不是争取部分毕业生达到的过高期望。)

(3)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专业能够描述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进行评价,因此目标必须具有可衡量性。有相应的制度,通过相对规范的过程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并保存相关的工作记录与评价结果记录。历史记录能够证明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合理,并有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

3、毕业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时间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涉及三个方面。工程基础与基本理论应通过相应的课程设置涵盖必须的内容,其广度与深度、包括考试要求均应能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要能体现本专业对学习实践能力要求的全面覆盖从基本模拟试验到真实环境下的体验和训练,其不同阶段的学习目的要明确,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要求有评价,对前沿与趋势的了解应该明确通过什么方式让所有同学能够达到,并能评价结果。)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本项指标要求主要依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现。应明确相关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任务和责任,并在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明确要求,包括对不同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应通过一些辅助手段加大培养力度,但这些辅助手段,如科技创新活动等必须是每个学生必须参与,并有结果评价。)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涵盖本项指标所涉及的内容,这些教学环节是每个同学必须参加的,并对每个学生有明确的有记载的评价。)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涵盖本项指标所涉及的内容,这些教学环节是每个同学必须参加的,并对每个学生有明确的记载评价。若由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等承担本项指标做设计的部分能力的引导与评价,则相关人员应对承担的责任和工作方式及规范有足够的理解。)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4、持续改进

(1)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2)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3)专业应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5、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特别注意,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师资队伍

(1)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除数量满足外,结构合理主要考虑的是承担不同类别的课程或教学活动的教师是否有合适的经验与背景。兼职教师有明确的任务和针对性,并对实际效果有适当评价。)

(2)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从总体看,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能够支撑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从个体看,每个教师的个人水平、经验、能力能够任其承担的实际教学任务。特别是承担具有明显工程性课程的教师,本身的工程背景尤为重要。应适当考虑近年内可预期的人员变动。)

(3)教师应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

(4)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5)教师必须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7、支持条件

(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2)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3)教学经费有保证,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

(4)学校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与稳定合格的教师,并支持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专家解读(判断合格的依据:学校和院系相关的制度、办法明确,并被全体教师所了解,有可以证明其有效的实例。)

(5)学校能够提供达成培养目标做必需的基础设备,包括为学生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6)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地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专业补充标准

专业补充标准规定相应专业领域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特殊要求和补充。以下标准适用于测绘工程专业。

1、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本专业补充标准只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各校可在该基本要求之上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增设课程。

①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内容。

自然科学:大学物理、地球科学概论的内容。

②工程基础类课程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和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

③专业基础类课程

应包括测绘学概论、数字地形测量、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地图制图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基础、3S技术原理与应用等知识领域。

④专业类课程

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按照下面某个或多个或综合方面知识点设置专业类课程,办出特色:

  •             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
  •             工程与工业测量;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工程;
  •             海洋测绘;
  •             矿山测量。

(2)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活动分为课间实验或实习、课程设计与集中实习、生产实习于社会实践、综合设计等环节,各实践环节依托校内基础实验室、校内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生产实践平台等实践教学条件来完成。

①课间实验、实习

结合理论课程的教授,利用校内基础实验室平台进行实验、实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锻炼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熟悉测绘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②课程设计与集中实习

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办出特色的课程设计和集中实习课程。

③生产实习于社会实践

通过校企联合建立生产实习于社会实践基地,完成外业测量、内业处理等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④综合设计

在第四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

⑤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申请和组织实施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运用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和考评,可以是一项工程设计,也可以是一个测绘软件系统或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

① 选题

鼓励学生结合工程建设中的测绘需求进行新技术应用研究,或独立完成一个解决测绘专业问题的软件开发。

②内容

包括选题审核、开题报告、文献阅读、技术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论文写作、毕业答辩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③指导

应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实行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学生每周至少和指导教师讨论一次,每个学生一个选题并独立完成,答辩结束后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及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答辩记录等资料并存档。

2、师资队伍

(1)专业背景

大部分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测绘类专业的学历,部分教师具有相关专业学习的经历。

(2)工程背景

①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有主持测绘工程项目的经历。主讲教师要有明确的属于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方向。

②从事专业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有参加测绘工程项目的经历。

3、专业条件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学校应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用以吸引、保持优秀的教师队伍,提供业务进修条件,配备足够的适合于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使用的仪器设备,并保持正常运行。

(1)实验条件

① 实验室建设须有长远建设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实验室建设既需要建设专业基础实验室,又需要结合本专业特长和社会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实验室。

②用于教学的实验室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的要求。

③所有的教学实验应具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任务书、教学日志、课表、实验指导书等规范材料。

(2)实践基地

①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条件,建立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多种形式的实习基地。根据实习内容各校对实习经费应予以保障。并设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跟踪、指导。

②学校应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包括接受学生的数量、提供实习题目的质量、学生实践过程的管理和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等。

③学校应由相关政策保障相关专业实验室的高端仪器设备向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开放,为学生完成科研项目提供良好条件。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工程教育认证基础知识
下一篇: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