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你们携手同行,奉献爱心,传播正能量始终在路上。你们用无私的奉献、热情的服务奏响了雄壮的青春交响,谱写出“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华美乐章。
学校第三届“践行品位”感动校园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上有着这样一支学生团队。他们坚持理想,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山村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他们热心公益,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山村老人和孩子带来知识的给养和关爱的阳光。他们的名字就是“众帮”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
到富强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众帮”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来说,是一段激动而难忘的日子。他们在指导教师黄敬卫、刘小琳带领下迎着朝霞早早来到集合地点,从火车、长途客车到面包车,从高铁、高速公路到乡间小路,一路疾行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甘南县甘南镇富强村。画笔绘就社会主义新农村放下背包,来不及休息,同学们便投入到手绘文化墙的工作中。早在同学们计划来村里之初,就开始了对村文化墙的设计,力求达到宣传效果的同时,也让村容村貌有一番美的改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个小状况。“我们的最初设想是用丙烯材料做文化墙的绘画颜料,但考虑到村里的资金有限,在出发前临时改成了油漆。材料不同,颜色也不全,我们当时心里真是没有把握。”参与文化墙设计、绘制的王冉冉同学如是说。面对困难,同学们没有丝毫胆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材料不同,就一点点尝试着设计、描绘,颜色不全,就一个颜色一个颜色地尝试勾兑。8月的午后,天气异常闷热,同学们在毫无遮拦的文化广场上埋头苦干,量尺寸、打草稿、涂颜色,每一项工作在同学们的协作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定好尺寸规格,拿着铅笔的手在墙面上勾勒着画稿的雏形,一副副画也就在一笔笔的修正中趋于完美。眼睛一次次被汗水迷蒙,食指弯曲着一次次向上推着滑落的眼镜框。打好底稿,就等着着色了。画笔换成毛刷,油墨变成油漆。打开油漆桶,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本就闷热空气里,让人隐隐作呕。同学们仍旧认真完成着自己的绘画任务。由于工作量大,时间有限,同学们常常是早上工作到天黑,第二天又早早起床投入战斗。
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伴随着精美图片而跃然墙上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笑容,直到活动结束的当天下午,图文并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终于“飞”
上了文化墙上。伴着落日的余晖,路过的村民们都不由地驻足、观望、感叹。“同学们一干就是6、7个小时,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高标准完成了50余米长的文化墙绘制。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带队老师刘小琳看着同学们认真负责的工作由衷地赞叹。
真心传递关爱之情富强村处处留下了同学们的身影。他们到村民家发放预防疾病宣传单,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还帮助村民修理简单的家电,清扫庭院,为村里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和活动,让因青壮年外出打工而略显孤寂的乡村生活充满活力。关心老人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同学们走访村民,了解农村生产生活情况。还特别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关注。他们来到留守儿童身边,细心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为孩子们带去书籍、食品和小礼物,给村子里的孩子们讲解安全教育。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来自大学校园的哥哥、姐姐,从开始的羞涩扭捏,到最后的亲密无间,大手牵小手,成为知心的朋友。看到贫困户家庭的现状,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志愿者代表吕研颇有感触,“那些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让我们所有同学对现在的学习生活更加珍惜。我们一定要发挥专业特长和知识优势,更好地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而贡献力量。让他们与我们所有人一起共同实现中国梦!”
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绝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而是通过活动的一次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是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重要舞台。“众帮”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用无私的奉献和热情的服务,让青春在志愿服务的旗帜下熠熠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