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原则思路
树立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坚持正确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培养骨干,引进人才,专兼结合,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原则,遵循“稳定现有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建设思路,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孕育产生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措施与成效
1.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学习深造,先后派出15人次进行学历深造,选送3名教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等985高校做访问学者,选派8名教师赴国外大学和企业进行交流和研修。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博士19人,45岁以下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超过50%。
2.通过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挂职锻炼,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实施教师讲好一门课程,联系服务一家企业,有一个研究项目,有一项自己的专长的“四个一”工程,鼓励和要求教师走进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寻找项目,在生产实践中丰富教学内容,增长才干。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挂职学习锻炼,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工程能力培养机制,派遣专业教师参加行业、企业资质培训,获得相应资质证书和认证;通过制定教师下实验室工作制度,安排教师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参与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叉聘用,聘请联合办学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指导讲课等各种渠道,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现获得资质认证教师10人,具有企业与工程背景10人,参加企业培训与挂职锻炼10人次,具有双结构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64%。聘请孟庆一、任战平等8名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
3.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采取激励政策,使高级职称教师走上讲台,专业教师中教授及副教授教师全部为本科生讲授课程。为专业教师提供各种机会,支持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议,每年均有20余人次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家级学会年会等各种学术活动及精品课高级研修班。本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参与厅级教研项目7项,校级教研项目29项,获得校级教研成果奖3项,发表教研论文40篇,主编及参编教材20部。建设1个校级教学团队。 4.采取导师制培养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青年教师稳步地提高,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配备专门导师进行传、帮、带,建立老教师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制度,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签订《青年教师培养指导责任书》,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实行三定,即:定时间、定任务、定要求。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有关教育基本知识和理论,开展试讲评课、名师示范课、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等形式,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尽快过好教学关。对教师实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及教学基本能力;通过师德论坛、教师师德建设经验交流等教育活动,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通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教学、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培训等,规范了青年教师教学行为,提高了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5.完善了教师培养、引进的机制和措施。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在职攻读学位,引进一定数量高学历人才,改善教师学历层次;派遣校际访问学者,校际教师互聘,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叉挂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行业培训、资质认证、短期进修等有效方式,广泛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师德高尚,面向生产一线,熟悉现代工程技术的特色教学团队。打造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学术水平高,具有现代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工程学术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充实的工程实践经历、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蕴含丰富的工程文化,不仅能讲授理论课程,还能指导实践教学;不仅能承担科学研究课题,还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不仅会工艺流程的设计,还熟悉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双结构”特色教师队伍。
二、教学科研成果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先进个人。先后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次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交通部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哈尔滨市“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4人获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7人次获学校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拥有校级教学名师1人,优秀教师9人,优秀主讲教师6人。
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00年,200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被批准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该专业隶属于我校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①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②计算机辅助制造;③数控技术;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⑤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⑥车辆及载运工具动态模拟及控制等研究方向。现有学科带头人1名,学术骨干3名。组建了校级机电传动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围绕学科建设和机械制造技术前沿技术开展科研立项工作,形成了制造业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智能高速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结构设计、运输机械设备的故障检测诊断、运输机械智能优化设计、模具修复再制造技术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