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离退休工作处>> 党建工作>> 支部建设>>正文内容
10月份学习资料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7日    点击数:

在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黄建盛

 

 

(2012年9月28日)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建校6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向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自1952年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和我省培养了一大批行业精英,取得了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在上世纪末,原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积极抢抓历史性机遇,并校升本,组建了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为学校办学增添了新动力,为学校发展翻开了新篇章。本科办学以来,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全校上下发扬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精神,新建了一批办学基础设施,优化了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了一批先进的实验室,取得了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并先后成为教育部和我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及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项目的立项单位,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来,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高教强省战略,依托与交通测绘等行业的传统优势,自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和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做出了积极贡献。

忆往昔,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用六十年的风雨历程,书写了一部充满了开拓与奋斗、梦想与光荣的历史华章;展未来,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宏伟目标,机遇与挑战同在,任重道远。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我省作为教育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力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此,希望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以60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结合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发挥与交通、测绘等行业的传统优势,努力创造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相互促进的社会服务新局面。继续深化工程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思想教育为根本,将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有机融合,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程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注重用无形的文化创造有形价值,以有形的文化提升师生品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祝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的起点,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领 导 题 词

1.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为我校题词为:建设现代工程技术大学,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2.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为我校题词: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3.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为我校题词:齐心协力建名校,以人为本育人才

4.黑龙江省政协主席杜宇新为我校题词:传承精华厚积薄发,续写发展新篇章

5.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王瑞祥校友题词:校企合作育人,产学协同创新

 6.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为我校题词:明德求真、知行合一   祝贺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建校六十周年

7.原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根荣为我校题词:创办名师名校,培养卓越人才

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为我校题词:明德求真、知行合一

9.原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现任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黑龙江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董浩为我校题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10.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少将高世良校友为我校题词:六十载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

11.原厦门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先生为我校题词:立足应用、服务社会,追求卓越、培育人才

 

 

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陈浩

一、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可替代性

我国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大致由三种类型的高校组成:高水平大学、地方公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高水平大学已经形成了传统的观念,科研的积极性高,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民办高校不重视教学改革,以经营、赚取最大利益为目的。

教学是高校生存运行的主线、本真、主旋律。没有了教学,高校就不复存在;教学工作搞不好的学校,就不是好学校;淡忘教学改革、或不能让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突破,即使别的改革再热火朝天,也谈不上落在了实处,高等教育质的提升和超越就难以实现。高校要自觉地承担更大的责任、凝聚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把教学改革这一高等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改革切实抓起来,抓出大成效,促进教学质量大提高。

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真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教学改革何以成“难”?归因有二。一是主管部门和高校还不能完全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还没有认清教学改革、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提高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能集中精力系统谋划思考保质量、抓教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未深刻认识保质量对保稳定的本质意义。二是受根深蒂固习以为常的旧思想观念束缚,全国性成体系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气候尚未形成。管制式教育和灌输式、死背强记式教学已暴露出种种弊端,但还在大行其道;理论与实践脱节、教的学的与做的行的不一致、甚至相背离早已令人厌烦,但却难见大成效。

教学改革是一个大课题、一门大学问,它涉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新旧体系的转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育人模式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改革是个大难题。但难也得改,而且应大改,不是小改;早改比晚改更主动,大改比小改更有效、更值得期盼期待。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审视教学改革,站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度审视教学改革,站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新要求审视教学改革,以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在都还有太大的差距。直至今日,对旧的教学或人才培养体系只是修修补补的改革已不能解渴。我们应把教学改革的目光投向更加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综合改革、整体推进、构建新体系上,把重点放在搞好顶层设计、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应制定引导有力的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改积极性的重大政策举措,营造声势浩大、教改光荣的舆论氛围,促使人们对深化教学改革极端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新觉悟,激发人们对教学改革的高度兴奋、高度责任、高度智慧。

二、教学改革不要抓大欺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但并不是把教学改革边缘化,并不是将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教学工作的全部就是育人。忽视教学工作就是忽视人才培养,就是对育人为本的背离。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继续给力教育教学改革;离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无从谈起。在高校,创新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也可统称为育人模式创新,目的都在于千方百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说,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主要在于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与创新,为创构新培养模式扫除障碍;那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在于动员一线教育者的教改实践与实力提升,即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对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但不应松懈,而且更应有力推进才对,只有两者互动真动,浑然一体,才能实现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的整体推进、开创新局。

改到痛处是教学,教学改革何以成“痛”?因为它戳到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短处和软肋。高教界只有苦练内功,用心用情认真思考如何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等问题,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着力点,对教学改革进行全方位深入探索,整体谋划,有效破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题,才能赢得更多信任与更大支持。

教学改革之“痛”,还在于深刻的教改,特别是旧人才培养模式,旧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重大变革,还会带来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新旧思维和方式方法的痛苦转型。转型就是创新,转型迟早会来,长痛不如短痛,早转早见曙光。没有大痛感,就不会有大手术、大变革的决心和动力,新思维、新路子也不会冒点风险去尝试。

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大力转变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做法,包括改变强灌知识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提振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改变校内圈养、学习渠道封闭狭隘、教学管理落后僵化的问题,为师生创造更加灵活的学习交流机会,培养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心有主流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特别是改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乏力,着力在选拔机制、培养方式、成长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让优异人才脱颖而出,等等。教学改革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而是需要从一件件看似老生常谈的具体实事抓起。连教学方式方法老旧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育人模式创新?!能自觉把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理念逐项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就很了不起。

三、教学改革急需教师主体觉醒

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高低,是由其教师队伍的师德状态、教书育人能力和学术水平决定的。师德是为师之魂,有能无德会害人;师能是从师之本,有德无能会误人。当前,全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但仍有少数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爱和责任”的缺失、心浮气躁、学术不端等。作为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开展适时恰当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实属必要。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主体急需觉醒。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着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真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身后的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不愧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引导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对僵化落后的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不改革创新,对学校来说,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都将受阻,对教师个体来说,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也会受限;三是引导教师教学与科研互动,发挥好科研育人功能,高校教师不搞科研,治学育人水平也难以上台阶,进入了科研,又能把科研优势和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做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育人水平提高;四是教师应该从教学细微环节入手,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与探索,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那才是好样的、值得引以为自豪的。

 

 

 

提高质量 内涵发展

——从国家精品课程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博

一、形势与任务

近5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高教质量30条”)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对提高质量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着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跨越。基于此,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

“本科教学工程”定位于本科人才培养,突出本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要针对高校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培训薄弱、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本科教学工程”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课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课型相对单一,研讨课、学科概论课、专题课、案例课、讨论课、项目课程、实验课、双语课、全英文授课、外教上课、竞赛辅导课等少,内容更新不足;二是合作教学、讨论互动不足,个性指导不够,作业检查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资源缺乏,网络运用差,学习要求不具体,考核不严格,存在混学分、混文凭的现象;三是教师数量不足,助教数量不足,教师教学培训锻炼严重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教授上课不足、上课教授不足,一些教师的教学严重制约学生发展,存在混工分、混饭吃现象。

2.建设目标和内容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

(1)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建构

在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活动规律性和科学考量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师、学生、管理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多个开放的环境中学习锻炼实践,重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拓展人才培养过程开放性,实现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扩展人才培养手段丰富性。

(2)树立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先导

树立育人为本、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观念;树立通才与专才结合、科学与人文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学生主体选择,鼓励自主建构、个性发展;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标准

对照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建立可参照操作和测评、简明清晰的规格标准。

(4)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与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学科专业属性和学校办学优势特色;课程整体结构要优化设计,使人文、社会、自然、工具技能和专业课程布局合理,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之间的关系、扩大选修课范围;开放课程设置,丰富课程类型,增加课程资源;重视通识课程、创业课程和研讨型团队学习课程建设;注重专业课程整合;增设能力培养类系列专题研讨及跨学科课程,如PBL、CDIO等,建立综合多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注重名师、名课,合作授课,协同建设与开放共享。

(5)构建开放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开放实践教学体系,使之贯穿育人全程,贯通课程内外,全面体现自主开放和创新;合理设置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和实习项目。开辟自主研学途径,如学生自主选题申请立项、参加教师科研、学科竞赛、课外研学讲座、提交研学作品、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等;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形成从自主开放引导、基础综合训练、项目专题研究到自主研学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6)课程教学模式需要取得突破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从教师灌输式教学向学生建构式学习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发现式教学转变;在教学空间上,实现从教室内向课内外一体转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讲授为主向研讨、双语、概论、项目、案例等新课型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从单纯工厂实习向技能、项目、竞赛等综合实践活动转变。

3.建设要点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其建设方案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两类课程与以“爱课程”网站为核心平台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

(1)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内容为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精品视频公开课以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建设模式,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设、同步上网。

(2)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继续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服务。

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三、建议与措施

1.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申报、遴选和共享工作,尤其是2012年和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中的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工作。

2.抓好重点、转型升级、创新需求、更新内容、研讨交流、注重示范

3.掌握要求、领会精神、注意研讨、创新机制。

4.共同创建校、省、国家三级体制与机制。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党总支召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会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