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政治理论
学习材料
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
2013年3月
目 录
1.《人民日报》评论:让法治思维更加深入人心
2.《光明日报》评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3.《光明日报》评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正确指引
4.《光明日报》评论:三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在关系
5.新华网: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担起“中国梦”的文化责任
6.《党委书记申林同志在学校党委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7.《党委书记申林同志在2013年全校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8.《校长张洪田同志在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9.《中共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 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
10.《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让法治思维更加深入人心
来源:《人民日报》
面对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山东、江苏的一些地方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列入制定法规的计划,用法律筑起雾霾“过滤网”;新年伊始,中央1号文件提出抓紧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合作社将获得法律保障;留守儿童问题牵动人心,安徽省着力完善相关法规,用法律手段撑起“保护伞”……十八大之后,在各地推出的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发展举措中,依靠法律、运用法律的“法治思维”,给人深刻印象。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这就意味着,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陈旧过时的思想观念,不仅要有领导思维、管理思维,还要强化法治思维,这是对提升领导干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的改革正步入深水区、进入攻坚期。矛盾凸显如何妥善处理?利益多元如何实现公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处理各项工作时,必须首先自问: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这样做合不合法?怎样做才合法?因为,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不管是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还是资源开发、劳动关系调处,领导干部都要学会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以法治方式定分止争,断事评案。把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纳入法治的框架内,是达到“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的最佳选择,更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切实保障。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是合法性思维的起点。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用法治思维的标尺规范各项行政行为。尤其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更加需要坚持依法行政。事实证明,用法治思维化解纠纷,更有利于妥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增进社会谅解,促进社会和谐。
树立法治思维,也是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广大群众应逐步养成遵守法规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尤其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时,要学会依法办事。近年来,在一些劳动纠纷中,很多劳动者以法律为后盾,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多种方式依法维权,避免了矛盾激化,也使合法诉求得到了支持。要使更多人懂得,运用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才能更好地维护每个人的权利,让普通群众“不怕事也不惹事”。
法制建设,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建设;法治思维,是高素质国民的重要体现。政府坚持依法办事,群众懂得依法维权,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改革发展才能走得更稳更实,各项事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以下教育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政治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人,常常只能受自己本能所驱使,他的人生发展就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人或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或是唯利是图、狭隘自私,最终只能是精神空虚、人格低下,为社会所不齿。我们国家是用共同理想来凝聚人心的。如果全社会没有一个共同理想,就会像一盘散沙。全球化条件下,我们面对激烈的政治竞争,就是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力,谁的政权更加巩固,哪个主义更受人民拥护,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面对激烈的文化竞争,就是看谁的思想文化更有吸引力,谁的价值观念更能广泛传播,哪种生活方式更符合时代潮流。长期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长期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强调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做人修养教育
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是工具性的,而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是根本性的。如果重智轻德,学生就会片面发展。按照片面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有一种概括,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目标没有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就是“危险品”。一个人成小事靠业务本领,成大事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一切成功,做人成功;一切失败,做人失败。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谋生手段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竞争能力培养更重要。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做好任何一件事,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完成一件事。今天危害人类持续生存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工具理性不发达造成的,根源都是价值理性问题,价值理性已经影响到人类整体生存。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对优秀人才的评价看以下指标: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经验。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把品行置于首位。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用五句话简要概括:没有品行光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光有潜能是无能,没有潜能光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力光有知识毫无意义,没有知识光有经验变得非常盲目。
民族精神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大学生既要有世界眼光、国际知识,又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既懂得保持民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潮流,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有根的世界公民是以血缘性、本土性、全球性为基础的。从血缘角度看,更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懂得感恩。从本土性角度看,要热爱自己的乡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从全球性角度看,有根的世界公民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更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欣赏者、沟通者。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根系,是我们民族的“大树”,任何时代精神、外来精神都要嫁接在这棵“大树”上才能成活。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需要强化国家意识,加强国家观念、国家安全、国家自强教育;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加强民族历史革命传统、人文传统教育;加强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等教育。
社会责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主体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简单讲,责任是主体自我的一般规定,职业角色的基本表征,社会认同的主要依据,价值实现的集中体现。责任出智慧、出勇气、出力量。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对责任的全面深刻认识和理解,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是否优秀、能否成功的标志。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强调的都是同一个词——责任。面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尽忠之心;面对长辈,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孝顺之心;面对自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进取之心。作为大学生,必须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叫负责任。有责任感才会有远大理想抱负。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感的驱动,才变得强大。当代大学生应当担当社会责任,要做到平凡之中有伟大的追求,平静之中有强烈的责任感。
现代公民教育
教育的首要责任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现代公民。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在受教育者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包括对世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以使受教育者成长为现代合格公民。现代公民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团队合作价值观念、诚信受益价值观念;现代公民素质包括:对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国家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准则。因此,德育工作要强调抓好基本的公民道德修养,使每位公民学会承担责任,讲诚实信用,懂感恩报恩,善于团结合作。要成为好的接班人,首先要成为好的建设者,要成为好的建设者,首先要成为好的公民。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正确指引
——论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八项基本要求是我们党认识“三大规律”的最新成果,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相互辉映,是我们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正确指引。
具有重大创新意蕴的科学论断
八项基本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新阶段攻坚克难的时代要求有机结合的产物,既凝聚着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以来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又体现着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和人民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智慧,鲜明地体现了“五个统一”,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必然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和基本遵循。
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其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是: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八项基本要求的第一项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其他几项从广义上讲也都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与第一项互为条件、相得益彰。
体现了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八项基本要求科学处理增强发展动力与保持平衡稳定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可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生产力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使社会发展始终生机勃勃。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既兼顾国内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又兼顾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既能保证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又能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发展。
体现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实现这一理想,必须依靠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为此,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统一起来。八项基本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等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向着最高价值理想演进;同时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等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有机统一。
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的统一。八项基本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对内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对外建设和谐世界统一起来,为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的和谐创造条件。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都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着眼点;坚持和平发展,主要以建设和谐世界为着眼点。两大着眼点有机统一,密不可分。
体现了推进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一。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是党的中心任务,党的建设是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八项基本要求的前七项都围绕推进党和人民事业来展开;最后一项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既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这些基本要求是总结实践经验得出的最本质的东西。八项基本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主体。“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这一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质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最大优势,也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关键。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完成这个根本任务,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赋予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的时代内涵。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今天,改革开放已进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发展方式转变中,矛盾问题叠加,易使发展陷入“山重水复”的困境。要走向“柳暗花明”的坦途,唯一出路是深化改革。我们必须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正确的价值追求能赋予真理以人性的光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的价值追求。十八大报告着眼这些价值追求,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治国理政的新蓝图展示了惠及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必将最大限度地集聚力量,为共同事业而奋斗。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特别是腐败问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必须应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对于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都是始终存在的;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指明了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八项基本要求
铸牢全面贯彻八项基本要求的共同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底气和豪气。八项基本要求既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又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能让全党和广大人民“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深刻领会基本要求的科学内涵与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扎深坚信基本要求的思想根子;深入挖掘各地区各单位贯彻落实基本要求的成功实践,以实践的威力充分彰显其真理魅力,进一步打牢全面贯彻八项基本要求的思想基础。
在落实各项战略部署中坚持八项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八项基本要求的同时,也在各项战略部署中充分体现了这些基本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始终坚持基本要求与深入落实各项战略部署结合起来,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切实把基本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把八项基本要求贯彻到各项制度建设之中。八项基本要求只有体现到制度建设中,才能依靠制度的威力发挥全局性影响,起到根本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为把基本要求转化为先进科学的制度提供了新的契机。应及时把八项基本要求贯彻到各项制度建设之中,使之渗透到日常工作各层面;及时把贯彻落实基本要求的新鲜经验制度化,以科学完备的制度保证基本要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三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在关系
来源:《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之所以作三层次的区分,是要阐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在社会与市场层面的价值追求是什么,以及在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在这三维一体的核心价值观中,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而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理想目标,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使得我们能够实现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不可逾越的中间环节。这样创造性地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区分性表述,在理论建设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它作为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层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包含的核心价值观的提炼。
价值承载着理想,理想内蕴着价值,理想追求本身就是价值追求,美好的理想也就是值得人们追求和拥有的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一百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的理想与价值愿望,同时也是基于现实的理想,是13亿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于现代化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表达,因此,它也可以说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包括经济与国力的富有强大、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这样一个四维的理想价值,有着强大的现实感召力,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诉求。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要起着凝聚我国各族人民人心的伟大价值作用,形成维系社会团结、民族和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并且,在当今世界软实力的较量面前,鲜明地亮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与个人之间。以前我们把这一中间地带称之为“集体”,然而,在现代意义上,准确反映这一层面的社会形态,应当称之为“社会”。把这一层面的价值诉求提升到核心层面,表明了我们党的理论勇气和智慧。
这一领域也就是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所讨论的“市民社会”,黑格尔说:“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虽然它的形成比国家晚。”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的标题下所讨论的社会领域,也就是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民社会。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是以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或发育为前提的,并且,市民或公民的活动是把市场经济的活动包括在其中的。
实质上,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是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平等,以及公正与法治,都是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核心价值要求。没有自由平等与公正法治,也就没有真正健康的现代市场经济,也就没有发育完善的市场经济。现代资产阶级是从现代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生长出来的,资产阶级把“自由平等”作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只不过表明他们是从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中汲取了他们的价值观念,然而,由于资产阶级本身阶级利益的局限性,他们打着“自由平等”的价值旗号,但不过是维持着他们自身的利益。不可否认,我们在社会与市场的意义上将自由与平等作为核心价值观,在观念史上,对于资产阶级的这一核心价值观有着借鉴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不能切断历史,应当汲取人类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价值观念方面的优秀成果。并且,社会主义制度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实现以往的社会制度无法实现的代表人类价值认识的真正优秀成果。如果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也就不可能真正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培育现代市民社会。同时,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雄辩地告诉我们,追求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如果没有以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公民社会为中介,也难以成功。同时,市场经济建设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民主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与市场的公正与法治是必须的内在条件。没有法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没有公平正义,也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的理想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层次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这样几个方面,强调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
爱国,作为个人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观,它是几千年来的中华传统爱国主义、近代以来的爱国志士、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壮举和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爱国要求的集中概括。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是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强有力的体现。敬业体现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粹。
诚信和友善,在诸多中华美德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承下来的诸多美德中的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对于诚信,孔子曾经强调,民无信不立,只有诚实,才可在与人交往之中得到他人的信任。友善,也就是待人善良,善良或友善的道德价值,是其他一切道德价值之本,它是个人道德的本源,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当每个公民有了诚信与善良的品格,也就不会在市场中为了个人的私利来进行欺诈,他就不会忍心在乳制品中掺杂对儿童的生命有毒害的物质。如果亿万中国公民都有着诚信与友善的品格,中华民族作为讲道德讲诚信的文明礼仪之邦的信善就会重新在新的世纪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古老的文明就会重新绽放出它的灿烂光辉。在这个意义上,个人的诚信与友善是与我们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市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运行内在关联的。
“三个倡导”之间是内在融贯的统一体,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运行,哪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都不可或缺。
那么,这样三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怎样理解其相互关系呢?我们认为,从国家层面来理解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所提倡的国家共同理想精神和核心价值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和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价值诉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说到底,是亿万人民的幸福之所在。有了国家的强盛,才有全体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有了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政治,才可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有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才可实现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伟大复兴,从而使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尊严;有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安定团结有序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经济才可繁荣发展,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然而,这一核心价值观所表达的理想追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要通过市场、通过市民社会的发育来实现,因此,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就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最后,一个现代富强民主的中国,也必然是一个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公正秩序与法治的中国,而要实现文明、和谐与法治秩序,也离不开道德个体的支撑。一个富强的中国也应当是一个复兴道德文明的伟大国家。因此,这三者是内在融贯的统一体,哪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个重大关系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担起"中国梦"的文化责任
来源:新华网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不断探索中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望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号召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百年梦想”的目标奋勇前进。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作为开局之行,是我们党以史为镜,励精图治,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承诺和历史担当,是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是对文化工作的极大支持和关怀,是对全体文化工作者的巨大鼓舞与激励。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复兴之路,承载“中国梦”
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开创未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贯穿于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鲜明地概括了几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起的“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昭示了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必然,提出了要把实现国家和民族强盛的理想与追求个人的梦想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对《复兴之路》主题最全面、最深刻的诠释。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掷地有声地宣示了我们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表明了党和人民沿着“中国路”实现“中国梦”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
文化力量,支撑“中国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的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中,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源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能够以文化人。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和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一百年。这与我们党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密不可分,与深刻反映革命、建设、改革历程,饱含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众多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传播密不可分。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温润心灵,涵养人生。人们通过文化艺术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从丰富多彩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能够改善民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合理的文化产业格局,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平等享受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文化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发展质量,是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文化能够促进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不仅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文化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努力推动中华文化在继承创新中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腾飞高扬精神旗帜、点燃理想火炬、增强发展持久力。
文化强国,助力“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要立足于现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发扬实干兴邦精神,以建设强大的文化来推动建设强大的中国。
着力推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努力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局面。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创作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
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完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整合文化资源,畅通供给渠道,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建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倾斜力度,加强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建设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平台。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业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规范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着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乡面貌、彰显地域魅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中国”新形象。坚持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举,“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发挥政府和民间两方面作用,统筹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外等多方面力量,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加强思想文化的交流对话,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等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相互借鉴。
文化强则中国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已经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已经确立,广大文化工作者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辱使命,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实干兴文,努力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开创学校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局面
——在学校党委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党委书记 申 林
(2012年12月26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议是在全校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向全委会报告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部署2013年学校党委工作思路。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
2012年,学校党委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国第20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办学方向,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抓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工作,继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氛围。一年来,党委中心组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理论,组织召开了6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胡锦涛同志在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办学方向,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深了共识,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学校党委荣获“全省学习型领导班子标兵”荣誉称号。
召开一系列专题会议,推进专项工作的落实。召开了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了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和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全校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作出了重要部署。召开了党的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时期我校党建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召开了庆祝第二十八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学校2012年教学新秀奖获得者、校级优秀教师、从教30年教师进行了表彰,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召开了校庆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总结成绩、表彰先进,进一步凝聚了全校师生员工的人心、智慧和力量。召开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启动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学校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召开了2013年就业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新思路,着力“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另外,还组织召开了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座谈会、工程文化教育研讨会、大学章程建设推进会等会议,提高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水平。加强了学校工程文化教育研究工作,推进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2012年,围绕发展年、提升年、推进年以及开展“管理效能年”活动的部署,学校党委分别就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工作、就业工作、产学合作教育、后勤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进行了高密度的调研,对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新时期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治校的思想体系。本学年末,党委集中听取了机关各部门、教学各院系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和2013年工作计划,班子成员也畅谈了2013年分管工作思路。坚持设立学校领导接待日、领导信箱,坚持校领导定点联系院系制度,下基层、做指导,节假日坚持走访慰问一线教师和工勤人员,帮助解决难点问题。立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党委组织了民主党派、青年教师、留学教师、学生,以及专项工作等座谈会20余次,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使政策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为科学决策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二)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新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三项试点”建设工作,实施学校《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下,共落实了实验室建设项目17个,重点覆盖了8个教学单位,强有力地支撑了实践教学。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切实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学校获批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与厦门理工学院互派本科生到对方学校短期学习,创建了本科生合作培养新模式。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成为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专项评估,促进了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推进教学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了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教务处等5个单位荣获首届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奖。
全面推进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学科专业建设。2012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立项377项,科研与服务经费总计2718万元。其中,2项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我校作为第一合作单位,3项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项目立项资助,在申报国家级高水平项目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学校共获得授权专利142项。不断探索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重新梳理、制定、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构建了有利于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环境。着力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加强道路与铁道工程等15个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内涵建设,在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学科基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培育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学校被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授予2012年度“学科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积极开展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着重引进学科专业急需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20人。制定了《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聘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管理办法(试行)》,聘请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62人。推进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已经提高到81.2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数量达到74人,比例为8.75%,较去年大幅度提升。推进实施“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选派80余名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实验室、指导学生科技竞赛或运动队训练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培训。对青年教师强化了岗前培训,对专业教师加强了岗位资格认证的培训,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选派57名教师到国外访学、参加学术会议。组织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赴港德教师研修班,拓展了教师国际化视野,提升了师资国际化水平。按照新修订的《黑龙江省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稳步推进了职称评聘工作。
国际合作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学合作教育不断拓展。积极拓展国际项目,与新西兰怀阿里奇理工学院签署了《中国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与怀阿里奇理工学院合作备忘录》。发挥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共同签署了《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与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共同举办建筑工程与测绘专业本科项目合作协议》,联合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国际化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合作教育的进程。教师境外培训、交换生项目以及与跨国公司校企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按照“巩固、拓展、深化、提高”的方针,紧紧围绕“三项试点”深入开展产学合作机制建设,获批建设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升了产学合作品质。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与校企合作单位关系,通过走访企业,共同举办研讨会、报告会、技能大赛等形式,积极与企业互动,校企联手打造工程文化教育环境,丰富了产学合作内涵。与上海福尔欣线缆有限公司、哈尔滨东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拓展了产学合作平台,目前,产学合作单位累计达到200余家。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了服务保障能力。开展“管理效能年活动”,实施了大学章程建设、高水平二级学院建设等十项工程,实现了“六强化六提升”的目标。严格执行预算计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对重点专业建设等专项资金足额支付到位,确保了教学一线资金的需求,增加了民生投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发挥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用,充分发掘校友资源优势,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募集资金和接受社会捐赠。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在防范经济风险,规范经济行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结合60周年校庆,兴建了工程文化博物馆、改建了校史馆、开展了校园绿化景观建设,落实维修项目,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增添了厚重的工程文化氛围,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完善了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创建平安校园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素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共有5名教师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奖赛中获奖。推进大学生一体分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试点工作,发挥学生工作指导服务委员会的作用,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合力。在全校青年学生中开展了以“凝聚青春力量 我与母校同成长”为主题的喜迎校庆6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了大学生爱校荣校意识,充分展示了工程学子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012年度我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150项,参加了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项目共计32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全省本科高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评估。大学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专业化、“一站式”联合办公模式,提高了学生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发挥学生资助关爱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大力加强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努力建设“关爱型”校园。2012届毕业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就业态势,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96.4%;专科生一次就业率为96.3%。
成功举办60周年校庆活动。把校庆筹备作为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新契机,按照“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扩大影响、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隆重热烈、勤俭节约、周到细致、文明和谐”的基本方针,以庆促建,庆建结合,举办了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校庆系列活动,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底蕴。加大了校内外宣传力度,树立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开展校友工作,建立、完善了校友联系与交流平台。提升了学术氛围和学术水平,加强了文化交流。加强校容校貌建设,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进一步凝聚了力量,全面展示了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校庆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海内外校友、广大师生员工的普遍赞誉,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学校发展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新成果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了党建科学化水平。认真筹备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创业、创新、创优能力”为主题的2012年校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通过认真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增强了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的合力。做好干部选配工作,对空缺的5个正处级岗位、12个副处级岗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竞争上岗。加大优秀青年干部培养力度,选拔和储备了60名思想政治素质好、教学管理水平高、师生员工公认、发展后劲足的优秀人才,为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奠定了基础。以推进“三项试点”建设和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以迎十八大召开、迎建校60周年,争当“三创”模范,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将“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作为重点,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对院系贯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行了检查。结合学校开展“管理效能年”活动,对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调整。研究制订了《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保证了发展党员质量。迎接高校工委发展党员专项检查,受到了检查组好评。积极探索经费增加后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建立了党建研究课题制度,开展了优秀活动案例评审工作,促进了基层党建活动载体的创新。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水平。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开展了党风党纪活动月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认真贯彻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了清理“小金库”工作,与各部门党政一把手签订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责任书,加强了各部门资金的统一管理。加强了“三公”经费的管理和控制,有效地防止了铺张浪费。对全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结合庆祝建校60周年,举办了征文、书画展、观看廉政电影等活动,推进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加大了效能监察工作力度。迎接省高校纪工委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学校领导班子在测评中获得优异成绩。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巩固和提高了“十佳和谐校园”建设成果。在师生中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纳入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了 “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张丽莉老师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全面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做有品位的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教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的2012师德论坛活动。学校获得“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十佳单位”荣誉称号。开展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帮建和城市“一帮一”工作,“三育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修订完善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着力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开办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和团校,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化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广大学生紧紧凝聚在党团组织周围。学校以60周年校庆为契机,丰富了“做有品位的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人”活动内涵,提升了广大师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大力开展工程文化教育,学校工程文化博物馆与全省13所高校博物馆结成联盟,共同打造黑龙江省高校博物馆育人品牌,推动了文化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开展“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雅言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水平。关心职工身心健康,为职工做年度体检,组织学术骨干参观考察疗养,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实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了岗位及业绩津贴标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离退休老同志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开展了丰富多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50余场。举办了10期“明德讲堂”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党委常委会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在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上,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改革创新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维护和谐稳定,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改革发展提供保障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清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改革开放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全党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学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如何立足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面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确立学校科学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并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十八大的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转化为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新成就,转化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转化为广大教职员工不懈求索、拼搏进取的新动力,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要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树立全面学习观念,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加强系统宣传,深入开展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研讨。要结合学校实际,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深入研究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等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实现以学习促科学发展,以研究促全面提升,为学校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注入新思想,纳入新元素,提供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顺应实践、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更加充分地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实践价值和现实作用,更加准确地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些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更加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学校过去十年的成就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现在的实践仍然依靠科学发展观,未来的发展更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更加自觉地把推动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参与社会改革与发展实践,在服务社会中了解社会需求,把握正确办学方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实施好内涵建设、人才强校、改革创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发展方略,扎实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目标迈进。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谋划,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要全面把握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发挥高校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作用,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同时,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对未来一个时期教育整体形势的准确研判,立足区域,密切关注政策优惠区、经济活跃区、机遇密集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应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人才培养的新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建设、科技服务、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科学谋划。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五个方面的发展任务。这要求我们特别要注意研究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等重大趋势,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意识,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优化学生知识技能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实现交叉渗透、相互关联,努力提升服务“四化建设”同步发展的能力,同时,坚持开放办学,拓展多元合作渠道,放眼世界,吸收一切有益人才培养的思路、观念、理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把学校改革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党的十八大充分论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文化建设提到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全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育人的重大文化使命,已成为当代大学责无旁贷的历史选择。这其中,文化育人又是最核心的任务。理论与实践都已表明,大学文化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最佳载体,其在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锻造学生精神品格方面,具有特殊功效。我们要继续增强文化育人的自觉和自信。既要遵循文化育人的共性原则,挖掘大学文化特有的育人功效;又要立足办学实际,探寻个性的、特质的文化育人载体,增强文化育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实效性。要继续深入扎实地落实“建设文化强校”的战略部署,深入扎实地推进实施“铸魂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精品工程”、“工程文化教育深化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交融工程”等六项任务。同时,要进一步着力深入挖掘文化育人功能,开辟更多的文化育人的渠道,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文化支撑。
党的十八大在部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战略任务时,提出很多重要要求。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阐明了教育事业应该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大问题。这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担当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在着力培养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大力立“师德”,发挥教师作用,使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不断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新途径,结合学校实际,把大学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突出文化育人优势,凸显文化品位作用。报告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继续深化工程文化教育理念,通过大力实施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于一体的工程文化教育,培养既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又具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使其不仅因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卓越,更因人格完善、品格优秀,而成为真正意义的“卓越工程师”。报告强调,“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要求我们必须下苦功、实功加强内涵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并有效地推向社会,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品牌。报告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精诚育人、严谨笃学、潜心治学、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加强党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这要求我们进一步认清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条件新变化,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挑战新问题新矛盾;在此基础上,深刻分析高校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通过大力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在高校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从学校实际出发,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中心主题来开展,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来推进,围绕贯彻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来加强,围绕抓好基层党建,打牢群众基础这一重要支撑来深化,全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群关系、党内民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管人才、基层组织创新、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青年问题,报告结尾处专门有一段关于“青年”的阐述,寓意深远,激荡人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选择青年,就是选择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一个着眼未来的民族和政党,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所载满收获和希望的大学,也必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努力做好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机的一支力量,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力量!我们应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应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和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十八大对“青年”的倾情关注,既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过渡性,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更敦促我们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准确把握青年特征,立足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适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富有时代气息并符合我校人才培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努力做好青年教育培养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而精诚育人、不懈求索。
三、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扎实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扎实做好2013年学校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推进“十二五”规划、“三项试点”、实施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面提高,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一总体要求下,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培养高质量合格人才。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高等学校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合格人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推进,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一是要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普及计划。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办好学生骨干培训学校,努力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水平高、文化素养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记使命、修身立德、奋发成才,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按照中央的最新部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结合起来,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日常化,转化为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成为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原则。
三是要抓好师生员工全面素质教育。要全面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进一步秉承“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凝练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继续深入开展“做有品位的工程学院人”活动,不断建立长效机制,丰富活动主题,活化活动载体,拓展活动平台,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升师生员工的“人格品位、思想品位、文化品位、心灵品位”,全面提升精神境界。以建设文化强校为契机,以“两馆两中心,即:工程文化博物馆、校史馆,工程文化教育中心和即将兴建的大学生文体中心为载体和平台,继续深化工程文化教育理念,巩固工程文化教育成果,深化凝练工程文化教育内涵,使其在立德树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上更加凸显优势和特色。要把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做为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根本任务,坚持以德育人、以德修身、以德治教。
第二,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先进理念,转化为领导学校发展的实际能力,带领师生员工在学校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这是时代的崭新要求,社会的殷切重托,师生的深情期望。
一是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现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要围绕“两高”的目标,即: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广泛调研、认真思考研究如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上体现“高水平”,如何在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规格、就业质量以及社会认可度上体现“高级”层次;要把握好两大步骤,即:2011年至2015年,学校在省内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争创一流,在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位于前列。2016年至2020年,建校70周年前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要放眼长远,立足当前,扎实做好2013年工作,在全面实施《“三项试点”推进方案》、《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方案》、高层次人才引进、国际合作办学等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
二是贯彻“以人为本,为生尽责”的理念,实现人民满意的发展。要全力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新政策、开辟新途径、完善新体系,逐步实现重心下移,构建齐抓共管、责权完备的工作系统,进一步形成合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本,拓展为大学生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把“以生为本,为生尽责”作为育人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实际行动。要构建辅导员职业化培养体系,建立完善科学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规范严谨的考核办法,制定稳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建立良好长期的培训体系,努力建成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专业素质精良、能力水平达标、乐于无私奉献的辅导员队伍,使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对办学资源、教学科研和管理等要素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校具有的传统竞争力得到提升,进而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增强发展后劲。要进一步构建特色学科专业群,不断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品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力提升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有力支撑;深化国际合作办学和产学合作教育,加大开放办学力度,以扩大办学资源,建立办学的新机制。
四是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正确把握并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利用外部条件与优化内部环境的关系,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发展指标,稳定在校生和专业规模,着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挖掘多校区办学功能和潜力,缓解办学空间不足的状况;要提高管理效能,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整体效益。
第三,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我国已是高等教育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今后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提高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优化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模式是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动力。紧紧抓住这些关键要素,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坚持“优化结构、扬优扶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方针,以落实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专业目录和管理办法为契机,按照专业规范加强建设,抓好试点专业认证工作。要按照增强内涵和外延关联度,增强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契合度,增强专业调整灵活度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加工程管理和服务类人才培养的比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进一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二是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高教法》,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健全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下,完成大学章程的修订,形成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框架。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不失时机地深化综合改革。要着力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积极加强开放办学,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
三是打牢办学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教学运行管理的规范化。要强化教研室管理、搞好教学基本建设、探索教学改革、监测教学效果,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运行。要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情况,科学合理地配备教学仪器设备,进一步加强基础实验中心、专业特色实验室等的设备、设施建设,对实践教学形成有力支撑。要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和学科梯队建设,加强“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奠定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四是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要根据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按照“搭建平台、加强合作、自主创新、注重服务”的方针,坚持人才、项目、基地、科技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整合科技和服务资源,确立科技创新主题和服务方向。要整合校内人才、条件资源,凝练方向,探索构建跨院系、跨学科的学术团队,发挥好团队和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力争在高层次项目、高级别奖项上有新的突破。要有效利用校外资源,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依托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行业背景,力争承担大项目,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目前,高等学校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和新考验,高校党的建设也面临许多新课题。如何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将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于学校工作全局;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现状,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并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在复杂的形势中把握方向,掌握全局,准确定位,主动融合;如何从解决高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致力于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倡导和形成学习研究的风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如何在领导科学发展的实践中,站在战略高度,对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决策,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何把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办学治校和解决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上,这些都对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研究市场经济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迎接新挑战,承担新使命,解决新课题。要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管方向、谋全局、抓大事的作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用事业凝聚人心,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要加强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建设,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入理解和把握学校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先进性建设。要深入开展以创新创业创优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服务保障之优,创改善民生之先、争多办实事之优,创平安校园之先、争师生和谐之优,创精神文明之先、争“三优”部门之优,创反腐倡廉之先、争廉政建设之优,创学习风气之先、争读书求真之优,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始终保持党的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加注重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腐败。要认真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以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监管、规范职权运行为核心,着力防止和化解廉政风险,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强化廉洁自律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以案释腐、以案释法、以案警示,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在教职员工中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具有工程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努力形成干部清正、部门清廉、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四是做好群众工作。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要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要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学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路子,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认真倾听群众对学校改革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为师生员工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群众。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
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治安治理,确保校园安全和谐稳定。
五是加强作风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的要求和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具体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作风建设。要提升思想认识,深刻理解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正是从党的优良作风中,从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中,感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汲取团结奋斗的力量,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党心和民心。要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新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为师生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热情服务、高效服务的责任感,以亲师爱生的实际行动获得广大师生员工的拥护支持,形成凝聚师生才智的强大力量。要坚持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促校风带教风正学风。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目前,学校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各项事业亟待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思考、积极践行、努力创新、倾情投入、全力奉献。而任何平庸、懒惰、散漫、奢侈的习气,既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又将会削弱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热情,影响基层群众对学校党委和党员干部整体的信任,妨碍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必须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建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有所作为、廉洁清正的干部队伍。
第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开创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八大专门对人才工作作出阐述,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是传承文明的殿堂,是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地方。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资源在高校,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力量在高校,科技发明的主要成果在高校,高校党员、干部、教师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主力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种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极其重要。特别是作为我们这样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凝聚一批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既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又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一是要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内涵。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本着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原则,更好地统筹学校人才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工作,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好的服务。要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
二是要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使用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从注重提高个人待遇向更加重视支持人才成长和发展转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要抓好人才队伍的服务和管理。要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业绩和成就的人才,要及时进行奖励,在制定、调整分配制度政策时,重点予以倾斜。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成就事业的软环境,各级领导要带头尊重人才,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主动与优秀人才交朋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畅通民主管理的渠道,充分尊重人才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权利。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咨询会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鼓励高层次人才献计献策。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满腔热情地鼓励人才竞争,激励人才成功,宽容人才挫折,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人才的功过得失。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搭建创业载体,构筑发展平台,让各类人才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进一步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沐浴着党的十八大的春风,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处于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历史转折期。经过60载春华秋实的沉淀积累,我们的工程学院正处于至关重要、大有可为的关键机遇期。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我们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往昔60年顽强拼搏、特别是本科办学12年锐意进取的基础上,继续抢抓机遇,继续顽强创业,继续知难而进,继续执着拼搏,继续不懈求索,这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校情的新形势新变化,需要我们每一位工程学院人深思的问题。时代的变化发展、社会的关注重托、事业的提升开拓、师生的殷切期待,都要求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办好让国家满意、人民满意、社会满意、师生满意的工程学院。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奋发有为,开拓创新,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在2013年全校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申 林
(2013年3月1日)
同志们:
这次干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2013年全校的工作任务。去年年底,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提出了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等目标任务,为新时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我校提高办学治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信心和决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去年年底,我们相继召开了一届六次全委会和三届二次教代会,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昨天,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刚刚闭幕,会议通过了拟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也获得通过。这两个议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前者表明中央领导集体换届进展顺利,国家总体政治稳定发展,民心凝聚;后者表明国家发展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总体发展方向不会改变。这表明学校党委提出的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面提高、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趋势的,是正确的。全校各级干部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创新求索、坚持拼搏进取,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全面提升。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需要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改革发展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今年学校党政工作总体上任务比较繁重,时间要求比较紧迫,全校各级干部要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鼓足干劲,不放松、不懈怠,带领本部门、本单位师生员工,努力贯彻落实好学校党委提出的各项部署,扎实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年度工作目标。
下面,我就今年党政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部署。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1.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两级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日等形式,针对领导干部、党员、教职员工、学生等各个层次和群体的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不断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的要求上来,使十八大精神成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深入挖掘办学优势,明确定位、强化特色,坚决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施好内涵建设、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学的发展方略,扎实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目标迈进。
3.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记使命、修身立德、奋发成才。
4.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条件具备时,筹备召开学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举办研讨会、座谈会、辅导班等为载体,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加强干部、党员、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贯彻落实能力。
二、以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为牵动,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
1.制定和实施“专业优化工程”,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按照大学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增强内涵和外延关联度,增强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契合度,增强专业调整灵活度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工程管理和服务类人才培养的比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进一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根据新的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构建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形成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7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推进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一体化改革;推进“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构建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加强致用学院建设,充分发挥致用学院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专业建设。
2.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实际,引进高层次人才20—30名;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和素质;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培养计划”,继续加大力度选送部分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继续从大中型企业聘请专业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实施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多元化用人机制。
3.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实施学校《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继续以“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重点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做好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前期研究及方案起草工作;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实现网络课程修读。完善产学合作机制,开发产学合作教育资源,提升产学合作质量。构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积极推进“两创”教育,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平台。加强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国际化办学层次和水平;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落实好与厦门理工学院等院校交换生培养项目。择时召开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
4.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推进产学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重点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着力建设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扶持、发展管理学、理学门类学科,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加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考核评估体系,提高科技平台的建设成效;积极申报教育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提升科技平台的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基金等高层次项目。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与相关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密切协作,积极参与申报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联盟,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协同研究能力。积极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申报工作,研究、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努力使学校年度科技和服务经费达到3500万元。择时召开第三次科研工作会议。
5.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全面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好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建设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在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上取得突破。进一步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大力扶持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6.做好教学质量年报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年报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客观、准确地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反馈;以建立教学质量年报制度为契机,加强与社会需要的深度融合,建立社会组织、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全面推进教学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做好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估迎检工作。做好全省高等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迎检工作。
三、加强学生管理,注重服务指导,增强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能力
1.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生尽责”的理念。不断丰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格局,将严谨的管理与塑造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相结合,夯实各个教育环节,把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一体分层教育体系;大力实施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3.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建设。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教育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院系学生工作两级教育管理体制,试行开展二级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一体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学生事务工作体系;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
4.关心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切实以专业化的优质服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完善校领导与学生定期面对面交流制度;做好职能部门接访学生日工作;完善教师与学生网络互动平台,畅通师生交流渠道;重点加强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5.推进招生与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加大招生工作宣传力度,争取相关政策,吸引优质生源。计划招收本科生3400人,优势专业力争一表招生。认真调查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大力巩固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就业工作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发挥院系在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毕业生就业率本科生不低于90%,专科生不低于85%。
四、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1.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按照建设大学的目标要求,继续修订学校《章程》,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完善学校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作用。
2.健全、修订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深化管理改革,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的研究工作,增强制度建设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进一步促进管理机制协调运转,使管理制度、体制符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完善学校与各职能部门签订《管理与服务责任状(承诺书)》,与教学院系签订《目标管理量化指标》工作机制,理顺校院两级管理,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管理体系,赋予二级学院一定的人、财、物管理权。引入项目管理方式,以项目的形式落实专项资金,明确建设任务和目标,严格落实奖惩等措施。力争在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与学校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有所突破。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教职工考勤工作管理办法》。
3.进一步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强管理监督、考核评议、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
4.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校内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统筹安排和使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提高预算水平,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使用;推进二级学院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公务卡”改革工作,加强现金管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校园一卡通”项目。加强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
5.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政府支持,拓展办学空间。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西校区办学资源,完善松北校区功能定位,做好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工作。依托校园云服务平台,整合校内信息系统,升级校园网,提高工作效能。做好校园修缮和维护工作。东校区启动热网改造工程。
6.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成立学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机构;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预防火灾、饮食安全、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隐患排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
五、大力开展工程文化教育,全面推进文化强校建设
1.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建设。按照学校党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设文化强校的实施意见》和《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继续发挥大学文化建设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铸魂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精品工程”、“工程文化教育深化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交融工程”建设。
2.依托重点文化项目,全面加强工程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工程文化博物馆、校史馆、校园文化景观等育人功能,加强对工程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面加强工程文化教育,逐步构建以工程文化为特色的大学文化。适时召开工程文化教育研讨会。加强文化素质类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继续做好校园环境建设改造工作,进一步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办好工程文化讲坛。
3.进一步提升师生员工全面素质。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继续举办师德论坛和青年教工爱岗敬业演讲比赛等师德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做有品位的工程学院人”活动和“三优”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弘扬学校精神,加强师德教育,培育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进一步凝练以提升品位、追求卓越为内涵的大学精神;做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重新命名的迎检工作。
六、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进一步加强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
2.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拓展学习内容,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迎接新挑战,承担新使命,解决新课题。切实加强两级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加强对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发挥好党校、党委讲师团和党委中心组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3.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以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理论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积极培育“三创”主体,大力弘扬“三创”精神。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完善干部考核制度、考核评价标准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分批、分期、分层次实施干部全员培训。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明确基层党组织职责,加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制度,加大在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党员培训工作。
6.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建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有所作为、廉洁清正的干部队伍。按照中央要求,积极部署和开展“群众观教育”活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
7.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和中纪委十七届七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建设政责任制。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加强警示教育。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认真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监察。
8.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群团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开创群团工作新局面。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做好离退休工作。
为保证今年党政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提几点要求。一是要鼓足干劲,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校60周年校庆刚刚结束,今年是学校第二个甲子的初始之年,学校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干部肩负着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学校改革发展大业能否持续深入推进,能否在第二个甲子的初始之年实现开门红,取决于大家的精神风貌,取决于大家的责任意识,取决于大家的事业情怀,取决于大家的工作效能。各级领导干部要鼓足干劲,提高历史使命感,继承和发展“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以只争朝夕、拼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率先垂范,敢于担当,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忠实履行职责。“尽责”是一切事业的起点,也是一切事业深入推进的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责任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心,既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境界,更要有善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情怀。要确立良好的责任导向,把责任意识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勇气和精神。要主动地履行职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履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精诚履行对学校、对师生、对部门的责任。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力争做到事前提醒问责,事中督促问责,事后诫勉问责,确保今年学校党政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要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当前,学校处于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都需要持续推进、各项试点工作都处于攻坚阶段,这对各级干部办学治校、创业干事、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立足实际,深入实践,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要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全面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在实干中注重总结和积累,不断迎接新挑战,承担新使命,解决新课题。要牢记使命、躬身实践、求智于民,全面深入持久地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四是要加强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学校的发展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树立新目标新任务,努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办学效益,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的密切融合。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现代教育管理观念,把握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全面提升教育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的水平。要增强创新意识,从工作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方法,把创新的起点放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把创新的基点定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创新的内容放在改进、优化和提高工作水平上。要加强管理创新,从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高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增强工作效能。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从细微之处着手,关注细节,精益求精,做到教育要浸润人心,管理要充满人性,服务要饱含赤诚。要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围绕今年十项重点工作,统筹做好全局和局部工作,确保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提升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五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不懈地推进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要提高认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为师生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要铭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脚踏实地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工作,不愧于群众的期待和历史的责任。要坚持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以大局为重,增强团结意识,以身作则地为群众作楷模, 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维护好学校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要按章办事,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力戒庸、懒、散、虚、俗等不良习气,保持良好心态,踏实工作,用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六是要做好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于3月3日开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也将于3月5日召开。“两会”期间,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要集中力量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要加强校园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要强化各级值班值宿制度,加强督查工作。要重点对校园信息宣传部位和校园网络进行监控,重点部位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清除不良信息。要针对可能发生的越级上访事件,进一步完善处置工作预案,充分做好各项工作准备。要严格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和工作责任查究制度,遇有紧急、重大情况要及时请示汇报。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重点关注校园舆情和网络信息动态,对苗头性信息要及时上报、及时处理,避免形成热点问题。
同志们,学校当前正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完成好2013年各项工作任务,对于学校未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面提高、科学发展,为圆满完成2013年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实现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全面提升的目标,不懈拼搏、不懈求索,不断创新、不断收获,开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工 作 报 告
——在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张 洪 田
(2012年12月28日)
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项试点”和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的重点工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学校高度重视各项试点工作,在统筹规划各项试点及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并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论证。《方案》明确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建设目标,提出了紧密联系社会机制、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6项建设任务。
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从突出实践育人地位、创新实践育人体系、优化实践育人环境、提高实践育人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进行了部署,形成了“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平台相互贯通,专业院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大实践育人管理方案,指导全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着力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加强道路与铁道工程等15个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内涵建设;支持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新增给水排水工程、俄语和新媒体与信息网络等3个本科专业;申报了物联网工程、金融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三个专业被确定为黑龙江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将原有46个本科专业调整为49个,为新一轮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奠定了基础;数学、英语课程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下,投入3000余万元,覆盖8个教学单位,新建城市水环境实验室、混合动力汽车实验室等17个建设项目。目前,我校实验设备总值达到1.9亿元,生均设备值1.5万元。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三)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为满足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支持75名专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17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依托“卓越教师培训计划项目”,选派22名教师及管理人员赴香港理工大学、德国波鸿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研修学习;选派57名教师到国外访学或参加学术会议,选派165名教师参加国内各级各类培训,选送80余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推进“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现已聘请兼职教授62名。在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背景或工程一线实践经历及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到41.5%,初步形成了一支符合学校办学定位、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2012年,学校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新秀和优秀教师。
(四)大力加强合作育人,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以“卓越计划”实施为牵引,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等7个试点专业,实施“3+1”培养,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申报的4个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拓展了产学合作平台。目前,学校产学合作单位达到200余家;与企业联合举办了“徕卡杯”、“龙建杯”、“熔盛重工杯”、“宇通重工杯”等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制定了《学生实习安全管理办法》,规范了实践教学环节安全管理,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托致用学院、励能创业中心、同创科技创新团队等平台,申报的5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国家级立项,成为我省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与厦门理工学院签订《本科生合作培养协议书》,双方分别选派28名和36名学生到对方院校学习,增加了学生的第二校园经历,提高了综合素质。目前,学校正积极推进与浙江科技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的合作,明年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换学习机会。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签订合作办学项目,共同开展“3+1”模式的“建筑工程与测绘”本科层次学历教育;根据与韩国国立济州大学达成的协议,选送2名学生赴韩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根据与日本长冈工业高等专门学校达成的协议,接收2名日籍学生来校短期学习;与新西兰怀阿里奇理工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五)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着力加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了“十二五”期间校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遴选工作,确定寒区桥梁结构耐久性及修复技术等6个团队为学校第二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由学校教师主持申报的两项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参与申报的三项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资助,实现了国家级项目立项上的突破。
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开展应用项目研究,与哈尔滨市环保局合作研发水源地环境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与宇光虚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发挥各自优势,在产品研发、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拓展了社会服务面向,受到国家发改委、工信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学校产业单位积极开拓市场,经济效益、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两个甲级资质公司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成为对外科技服务的重要平台、联系行业的桥梁和纽带,为师生实践锻炼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完成产值1100余万元。
2012年,学校挖掘潜力,积极争取高层次的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社会服务项目,获各级各类立项377项,科研与服务经费总计2700余万元。获各级各类科技奖12项,授权专利142项;获省级以上教育科研立项13项,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22项。
(六)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学生资助关爱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加强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2012年,获全省本科高校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评估优秀成绩。
学校广泛开展招生宣传,扩大在省内外的影响。2012年,招收本科生3687人,省内外二表录取分数均在省控线上。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服务毕业生就业,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巩固和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就业。2012年,应届毕业生3916人。其中本科生3409人,初次就业率96.4%;专科生507人,初次就业率96.3%,高质量的完成了就业目标。
2012年,有350余名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32个。其中,国家级奖励30项、省级奖励20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三维创新设计大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国际公开混合街舞项目第九名。
(七)加强管理效能建设,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以“管理效能年”活动为契机,学校各部门各单位以“六强化六提升”为目标,党委(校长)办公室牵头实施了学校章程修订任务分解,健全完善了党政重大事项督办和反馈机制;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制定了《高水平二级学院建设指导意见》,积极筹备高水平二级学院建设试点工作;计财处制定了学校《二级单位经费预算办法》,对重点专业建设等专项资金足额支付到位,确保学校发展建设需要;审计处通过内审外联的方式,加大基建、维修改造项目审计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率;资产处完善二级管理体系,明确了院系资产管理责任,加强了资产管理;保卫处采取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完成了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工作。后勤服务总公司开展了“迎60年校庆,强化管理效能,再创工作佳绩”主题活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图书馆合理制定采购计划,严把图书采购质量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完成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一卡通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后勤报修系统均已运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八)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不断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聘任了新一届法律顾问;始终把关心和维护教职员工切身利益放在首位。2012年,大幅度调整校内津贴发放比例,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为242名教职工发放了住房货币化补贴学校匹配部分,为近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了安家费;为全校职工体检;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送温暖活动,对困难教职工给予关心和帮助;学校关工委始终关心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大学生讲党课、作报告,帮扶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学校实施“文化强校”战略,推进文化建设“六项工程”。深入开展“做有品位的工程学院人”、“师德论坛”、“三优”文明校园创建、“明德讲堂”等活动,促进了师生员工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按照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理清职责权力,排查廉政风险,界定风险等级,提高了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九)加强校园建设,育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学校粉刷了教室和楼体外墙,对校区道路分批进行了沥青铺装;完成了西校区和文管楼消防隐患专项改造工程,对校区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测、维修,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完成了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项目立项;完成了医院、土木工程楼电气改造维修工程;重新制订了校园环境建设规划,改造了红旗大街和东直路校门,建设了润园、容园、仁园、和园、涂鸦墙、艺术长廊等文化景观,新建了主题为和谐奋进的雕塑。通过对校园维修改造、美化绿化,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育人环境全面改善。
(十)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校庆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今年是学校建校60周年,按照“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扩大影响、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学校召开了建校60周年庆典大会和校友会成立大会;承办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学术论坛;举办了“悠悠甲子盛世华章”大型文艺晚会和焰火表演;建设了全国首个以传播工程文化理念,开展工程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工程文化博物馆;重新修建了校史馆;制作了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六十周年校庆宣传画册和宣传片;出版了《工程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等文集;加强了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树立了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盛大的校庆活动,彰显了学校60年辉煌成就,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推动了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学科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需要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标志性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缺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深度仍需进一步深化;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办学空间还需进一步拓展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2013年主要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需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为高等学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我们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要求,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牢牢把握国家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扶持有特色的地方高校发展的新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提出的“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面提高、科学发展”的工作要求,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扎实肯干的作风、勇于负责的担当、甘为奉献的精神,全力做好2013年各项工作。
2013年工作的主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应用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学校《“十二五”规划及二○二○年远景目标》的深入实施。着力推进“三项试点”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的成果;着力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20—30名;着力扩大开放办学力度,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争取在高水平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项目上取得突破;着力深化内涵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实施协同创新计划,年度科研和服务经费力争达到3500万元;着力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力争实现优势专业一表招生,计划招收本科生3400人,完成本科生就业率不低于90%,专科生就业率不低于85%的就业目标。
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开展合作育人,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新的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构建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形成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
开展新一轮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7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推进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一体化改革;推进“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构建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加强致用学院建设,充分发挥致用学院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做好与厦门理工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合作培养学生事宜;加强国际合作专业建设,力争在高水平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项目上取得突破。
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推进公共基础类课程的分层教学,拓展公共选修课程资源;坚持需求导向,整合专业主干课程,开发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形成“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丰富文化素质类、创新创业类、就业指导类网络课程资源。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的在线共享。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设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实现网络课程修读。校企联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共同制订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方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质量。积极推进“两创”教育,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平台。
(二)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引进与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要把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作为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实际,引进高层次人才20—30名;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和素质;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培养计划”,继续加大力度选送部分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继续从大中型企业聘请专业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实施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多元化用人机制;继续举办师德论坛和青年教工爱岗敬业演讲比赛等师德教育活动。
(三)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产学协同创新,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强化应用型学科内涵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按照“优化结构、扬优扶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目标,超前布局和加快建设。重点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着力建设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扶持、发展管理学、理学门类学科,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研究、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加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考核评估体系,提高科技平台的建设成效;积极申报教育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提升科技平台的建设水平。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与相关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密切协作,积极参与申报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联盟,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协同研究能力。
按照“搭建平台、加强合作、自主创新、注重服务”的方针,坚持人才、项目、基地、科技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核心作用,挖掘潜力、形成合力,积极争取国家基金等高层次项目,取得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寻求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研究和服务领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研究和服务体系;校办产业要以育人为根本,依托优势学科,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努力使学校年度科技和服务经费达到3500万元。
(四)全面推进文化强校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构建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大学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好和发展好大学文化,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发挥大学文化建设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实施“铸魂工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做有品位的工程学院人”活动和“三优”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弘扬学校精神,加强师德教育,培育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进一步凝练以提升品位、追求卓越为内涵的大学精神;全面加强工程文化教育,逐步构建以工程文化为特色的大学文化。深入开展工程文化教育研究,充分发挥工程文化博物馆的育人作用。加强文化素质类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继续做好校园环境美化亮化工作,进一步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五)加强学生管理,注重服务指导,增强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推进大学生一体分层思想政治教育,以“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不同学生群体实施分层、分类教育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整体进步,全面发展。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工作理念,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以大学生发展服务中心为平台的扁平化学生事务工作模式,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教育和管理体系。加强预防火灾、饮食安全、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隐患排查,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招生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相关政策,吸引优质生源。计划招收本科生3400人,优势专业力争一表招生。就业工作要加强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加大就业指导工作,用好国家、省、市相关就业政策。落实就业市场责任制,发挥人才市场联盟、校友就业联盟、特色招聘会等平台作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毕业生群体帮扶力度。完善就业工作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发挥院系在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毕业生就业率本科生不低于90%,专科生不低于85%。
(六)深化管理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科学发展服务。管理效能是高效、优质完成工作职责的能力。学校管理效能建设就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要素,规范管理行为,改善管理方式,推进管理创新,节约管理成本,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效能建设,学校要与各职能部门签订《管理与服务责任状(承诺书)》,与教学院系签订《目标管理量化指标》,将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对外合作与交流等进行量化考核。理顺校院两级管理,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管理体系,赋予二级学院一定的人、财、物管理权。在推进工作方式上,要引入项目管理方式,以项目的形式落实专项资金,明确建设任务和目标,严格落实奖惩等措施。落实好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加强校园维修保障工作,确保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依托校园云服务平台,整合校内信息系统,升级校园网,提高工作效能。
(七)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修订大学章程,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要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继续修订学校《章程》,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学校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作用,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促进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继续实施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让广大师生员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好教职工切身利益。继续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关心教职工生活,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做好西校区、松北校区使用规划,争取政府支持,整合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
(八)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努力做到勤政廉政,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学校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入推进学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优化权力配置,改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提高管理效能,强化制约监督,逐步形成配套完善、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学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干工作要鼓实劲、干实事,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改进文风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厉行勤俭节约;增强宗旨意识,在思想上尊重师生员工,感情上贴近师生员工,工作上依靠师生员工;始终牢记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想问题、定办法、抓工作都要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发,从师生的切身需求出发,千方百计的帮助师生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使用,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加强内涵建设上,用到加快学校科学发展上。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一年充满机遇,承载希望。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需求导向、特色发展,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共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
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推进“十二五”规划、“三项试点”、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面提高,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局面。
2013年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深入开展“群众观”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三项试点”建设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项目;实施“专业优化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积极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申报工作;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扎实推进“文化强校”建设;制定实施“2011计划”,进一步推动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办学资源,启动大学生文体中心建设项目;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1.进一步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两级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日等形式,针对领导干部、党员、教职员工、学生等各个层次和群体的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不断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的要求上来,使十八大精神成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深入挖掘办学优势,明确定位、强化特色,坚决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施好内涵建设、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学的发展方略,扎实向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的目标迈进。
3.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书育人的全过程。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记使命、修身立德、奋发成才。
4.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条件具备时,筹备召开学校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举办研讨会、座谈会、辅导班等为载体,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加强干部、党员、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贯彻落实能力。
二、以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为牵动,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
1.制定和实施“专业优化工程”,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按照大学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增强内涵和外延关联度,增强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契合度,增强专业调整灵活度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加工程管理和服务类人才培养的比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进一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根据新的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构建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形成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7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推进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一体化改革;推进“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构建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加强致用学院建设,充分发挥致用学院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专业建设。
2.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实际,引进高层次人才20—30名;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和素质;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培养计划”,继续加大力度选送部分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继续从大中型企业聘请专业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实施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多元化用人机制。
3.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实施学校《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继续以“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重点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做好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前期研究及方案起草工作;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建设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实现网络课程修读。完善产学合作机制,开发产学合作教育资源,提升产学合作质量。构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积极推进“两创”教育,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平台。加强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国际化办学层次和水平;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落实好与厦门理工学院等院校交换生培养项目。择时召开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
4.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推进产学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重点建设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着力建设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扶持、发展管理学、理学门类学科,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加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考核评估体系,提高科技平台的建设成效;积极申报教育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提升科技平台的建设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基金等高层次项目。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与相关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密切协作,积极参与申报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联盟,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协同研究能力。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申报工作,研究、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努力使学校年度科技和服务经费达到3500万元。择时召开第三次科研工作会议。
5.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全面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好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建设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在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上取得突破。进一步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大力扶持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6.做好教学质量年报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年报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建设,更加科学、客观、准确地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反馈;以建立教学质量年报制度为契机,加强与社会需要的深度融合,建立社会组织、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全面推进教学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做好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估迎检工作。做好全省高等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迎检工作。
三、加强学生管理,注重服务指导,增强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能力
1.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生尽责”的理念。不断丰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格局,将严谨的管理与塑造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相结合,夯实各个教育环节,把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一体分层教育体系;大力实施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3.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建设。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教育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院系学生工作两级教育管理体制,试行开展二级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一体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学生事务工作体系;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
4.关心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切实以专业化的优质服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完善校领导与学生定期面对面交流制度;做好职能部门接访学生日工作;完善教师与学生网络互动平台,畅通师生交流渠道;重点加强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5.推进招生与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加大招生工作宣传力度,争取相关政策,吸引优质生源。计划招收本科生3400人,优势专业力争一表招生。认真调查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大力巩固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就业工作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发挥院系在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毕业生就业率本科生不低于90%,专科生不低于85%。
四、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1.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按照建设大学的目标要求,继续修订学校《章程》,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完善学校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参政议政的作用。
2.健全、修订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深化管理改革,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的研究工作,增强制度建设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进一步促进管理机制协调运转,使管理制度、体制符合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完善学校与各职能部门签订《管理与服务责任状(承诺书)》,与教学院系签订《目标管理量化指标》工作机制,理顺校院两级管理,完善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管理体系,赋予二级学院一定的人、财、物管理权。引入项目管理方式,以项目的形式落实专项资金,明确建设任务和目标,严格落实奖惩等措施。力争在解决管理中存在的与学校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有所突破。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教职工考勤工作管理办法》。
3.进一步提高管理者综合素质。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加强管理监督、考核评议、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
4.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校内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统筹安排和使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提高预算水平,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使用;推进二级学院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公务卡”改革工作,加强现金管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校园一卡通”项目。加强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
5.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政府支持,拓展办学空间。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西校区办学资源,完善松北校区功能定位,做好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工作。依托校园云服务平台,整合校内信息系统,升级校园网,提高工作效能。做好校园修缮和维护工作。东校区启动热网改造工程。
6.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成立学校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机构;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预防火灾、饮食安全、疾病防控等方面的隐患排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
五、大力开展工程文化教育,全面推进文化强校建设
1.扎实推进“六大工程”建设。按照学校党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设文化强校的实施意见》和《校园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继续发挥大学文化建设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铸魂工程”、“校园文化建设精品工程”、“工程文化教育深化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交融工程”建设。
2.依托重点文化项目,全面加强工程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工程文化博物馆、校史馆、校园文化景观等育人功能,加强对工程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全面加强工程文化教育,逐步构建以工程文化为特色的大学文化。适时召开工程文化教育研讨会。加强文化素质类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继续做好校园环境美化亮化工作,进一步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办好工程文化讲坛。
3.进一步提升师生员工全面素质。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继续举办师德论坛和青年教工爱岗敬业演讲比赛等师德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做有品位的工程学院人”活动和“三优”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弘扬学校精神,加强师德教育,培育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进一步凝练以提升品位、追求卓越为内涵的大学精神;做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重新命名的迎检工作。
六、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进一步加强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
2.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拓展学习内容,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迎接新挑战,承担新使命,解决新课题。切实加强两级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加强对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发挥好党校、党委讲师团和党委中心组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3.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以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理论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积极培育“三创”主体,大力弘扬“三创”精神。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完善干部考核制度、考核评价标准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工作,分批、分期、分层次实施干部全员培训。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明确基层党组织职责,加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制度,加大在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党员培训工作。
6.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建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有所作为、廉洁清正的干部队伍。按照中央要求,积极部署和开展“群众观教育”活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
7.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和中纪委十七届七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加强警示教育。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认真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监察。
8.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群团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开创群团工作新局面。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做好离退休工作。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四、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六、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环境、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依法治校,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紧迫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通知》(教政法〔2003〕3号)发布以来,各地和学校普遍重视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加强校长和教师法制培训,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探索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相比,依法治校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推进依法治校认识还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办学、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等问题在个别地区和学校还不时发生;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依法对学生实施教育与管理的能力、意识还亟待提高,权利救济机制还不健全;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到位,部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还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影响到教育科学发展与深化改革的进程。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加快推进依法治校。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3.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坚持和改善学校党的领导与学校的依法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校长、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素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积极落实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利;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与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要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格局;要以提高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运行、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为着力点,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大力提高自律意识、服务意识,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建设民主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三、加强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
5.依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学校起草制定章程要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原则,以促进改革、增强学校自主权为导向,着力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意愿,凝练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高等学校要依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制定或者修改章程,由教育部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到2015年,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经过核准的章程,应当成为学校改革发展、实现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
6.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学校制定章程或者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章制度,要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广泛征求校内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重大问题要采取听证方式听取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要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设定义务。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应当加以汇编并公布,便于师生了解、查阅。有网络条件的,应当在学校网页上予以公开。涉及师生利益的管理制度实施前要经过适当的公示程序和期限,未经公示的,不得施行。
7.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学校要设立或者指定专门机构,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对校内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对与上位法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不符合学校章程和改革发展要求,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要建立规范性文件核管理制度定期清理制度,清理结果要向师生公布。新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重要文件发布后,要及时对照修订校内相应的规章制度。
四、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8.依法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要依法明确、合理界定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完善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按照《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公办高等学校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中小学、民办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依法明确高等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职权范围和决策规则,发挥学术委员会、学校理事会(董事会)等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中小学要健全校长负责制,建立有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完善民主决策程序;职业学校要建立有行业企业人员参加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形成校企合作决策机制;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健全学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的议事规则,依法按期开会履行法定职责。健全决策程序。有关学校发展规划、基本建设、重大合作项目、重要资产处置以及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等决策事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合法性论证,开展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建立完善职能部门论证、邀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专业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积极探索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克服实际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律相对独立行使。
9.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要在学校内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保证管理与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和为教师、学生提供便利服务的要求,自主设置职能部门,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分工,健全重要部门、岗位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完善预防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的制度措施。除依法应当保密或者涉及学校特定利益需要保密的事项外,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要在校内公开,允许师生查阅。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职员工及有关方面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公办学校因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责任。
10.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要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要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权、考核权。要积极拓展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进一步改革完善高等、中等学校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制定涉及学生利益的管理规定,要充分征求学生及其家长意见。要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机构的机制。
11.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中小学、幼儿园应当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承担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其成员应当由全体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学校应当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应当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学校实施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讨论,由家长自主选择、做出决定。要积极探索完善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不断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2.依法健全社会参与机制。要积极探索扩大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与管理的渠道与方式。中小学要加强与所在社区的合作,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创造条件开放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参与社区建设,完善与社区、有关企事业组织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健全兼职法制副校长的聘任办法和任职要求,探索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开展法制和其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改善学校周边环境。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要积极扩大社会合作,在决策咨询、教学科研、安全管理、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更多引入社会资源,健全制度,扩大社会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五、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
13.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学校办学活动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切实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严格依法依规招生,建立内部制衡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保证招生制度、选拔机制的公平、公正,招生活动的规范、透明。学校不得违背法律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有区别的招生条件或规则。要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等环节建立评估机制,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要依据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对学校内设机构开展或者参与经营性培训活动进行规范,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行为规则,坚决杜绝教师违反法定义务和国家规定,利用自身特定职权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14.依法建设平等校园环境。大力弘扬平等意识,在体制和制度上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性别平等、民族平等、管理者与师生平等的理念。全面落实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原则,消除以不当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以及带有歧视的制度、言行。要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不得以非法理由拒绝招收残疾学生。要为残疾学生平等、无障碍地参与学校生活提供必要条件和合理便利。
15.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要完善制度规则,健全监督机制,保证学生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资源,获得学业和品行评价,获得奖学金及其他奖励、资助等方面受到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管理制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对学生进行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依据充分、程序正当,重教育效果,做到公平公正。作出不利处分前,应当给予学生陈述与申辩的机会,对未成年学生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明确处分的期限与后果,积极教育挽救。要保障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受教育权不受非法侵害,杜绝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限制人身自由、侵犯人格尊严、违法违规收费,以及由于学校过错而造成的学生伤害等侵权行为,以及教师、学校工作人员对学生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16.尊重和保障教师权利。学校要依据《教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制定权利义务均衡、目标任务明确,具有可执行性的聘任合同,明确学校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聘任教师,认真履行合同。要依法在教师聘用、职务评聘、继续教育、奖惩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保障教师享有各项合法权益和待遇。要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专业权力,学术组织中教师代表的比例不低于 1/2。要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建设,明确教师考核、监督与奖惩的规则与程序。
17.建立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与监督机制。要依法建立健全保障师生的研究自由、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的体制、机制。健全学术评价制度,保障各种学术评价机构独立开展活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程序。要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保护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要明确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规则和基本要求,保障教师根据课程的有关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正当地行使教学的专业自主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要建立完善对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的认定程序和办法,维护良好的学术氛围。
18.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学校配置资源以及实施干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选拔活动,要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则,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要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及中小学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的机构、制度,落实公开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重点公开经费使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质量、招生就业、基本建设招投标、收费等社会关注的信息。要创新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能够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并得到相应的反馈。学校面向师生提供管理或者服务的职能部门,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并公开岗位职责、工作规范、监督渠道等内容,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六、健全学校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19.依法健全校内纠纷解决机制。要把法治作为解决校内矛盾和冲突的基本方式,建立并综合运用信访、调解、申诉、仲裁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妥善、便捷地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利益纠纷。要特别注重和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团体和法制工作机构在处理纠纷中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处理程序,将因人事处分、学术评价、教职工待遇、学籍管理等行为引发的纠纷,纳入不同的解决渠道,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效果。要尊崇法律、尊重司法。对难于在校内完全解决的纠纷,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有关行政机关、仲裁机构、社会调解组织或者司法机关依法解决。对师生与学校发生的法律争议,学校应当积极应诉,认真落实法律文书要求学校履行的义务。
20.完善教师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学校要设立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就教师因职责权利、职务评聘、年度考核、待遇及奖惩等,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发生的纠纷,或者对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调处,做出申诉结论或者调解意见。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成员应当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认可。完善学生申诉机制。学校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学生申诉处理机构,其人员组成、受理及处理规则,应当符合正当程序原则的要求,并允许学生聘请代理人参加申诉。学校处理教师、学生申诉或纠纷,应当建立并积极运用听证方式,保证处理程序的公开、公正。
21.健全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法定职责,健全学校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学生、教师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学校秩序的稳定。要积极借助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专业组织,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校园保险体制,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制度,健全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事后转移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
22.切实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治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者要带头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尊重师生合法权益的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准确把握权利与义务、民主与法治、实体与程序、教育与惩戒的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学校领导任职前,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以适当方式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治校理念的情况。学校要高度重视内部职能部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依法、依章程办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23.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要认真组织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教师的入职培训、岗位培训中,明确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学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重要的和新出台的教育法律、法规要实现教师全员培训。要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权的法律规定,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职责,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员工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对专门从事法制教育教学的教师,要组织参加专门培训,提高其对法治理念、法律意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24.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认真落实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课堂”活动。中小学要将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予以体现。要深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要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教学要求当中,凝练到学校校训或者办学传统、教育理念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要适当加大对《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建立对多元文化、少数人群和弱势人群权利的尊重与平等意识。
八、加强组织与考核,切实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与水平
25.完善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学校要将依法治校纳入整体工作规划,明确学校领导班子、各级职能部门、工作岗位的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要求与目标考核机制。要将依法治校情况作为年度工作的专门内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报告,并同时报送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机构、中小学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学校法律事务、综合推进依法治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专业机构或者人员作为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处理法律事务。学校的法制工作机构或人员在学校的决策、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对学校出台的有关管理措施、对外签订的合同、实施改革方案等,要进行合法性评估、论证。
26.健全依法治校考核评价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依法治校情况,作为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重要方面,在对学校办学和管理评估考核中,更加突出依法治校综合考核的作用,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与管理活动的干扰。要完善校长选任和考核制度,把依法治校的情况,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创新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多种途径听取师生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由法制工作机构或者其他综合部门牵头负责的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健全学校领导依法治校能力培训和考核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和鼓励学校积极实践、不断创新推进依法治校的制度、机制。
九、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学校依法治校的保障
27.切实转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推动依法治校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要切实转变管理学校的方式、手段,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提供服务;切实落实和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过多、过细的直接管理活动。要主动协调其他有关部门为学校解决法律问题,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维护校园安全,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28.依法建立健全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实现依法对学校办学与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要遵循法定职权与程序,积极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手段,依法纠正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法律和国家政策有效实施。对公办学校实施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行为,要依法健全对学校及其负责人的问责机制。要建立对学校办学与管理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机制,引入社会监督和利益相关人的监督,进一步健全教师、学生的行政申诉制度,畅通师生权利的救济渠道,改革完善行政监管机制。要建立学校规章和重要制度的备案制度,及时纠正学校有悖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的规定。
29.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进依法治校要立足学校需求,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示范引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要根据本纲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需要,制定本校依法治校的具体办法。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在依法治校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经验与成功做法,完善对不同层次、类型学校依法治校的具体要求,分类实施指导。要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价标准,将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的整体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