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研究如何把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所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信息,通过各种传输手段汇总并从大数据中发现潜在规律的学科。
教育部于2010年首次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我校于2013年申办获批,并与2015年四月,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共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协议,由我校与中兴通讯合作共建。基地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校企双方共投入1500余万元。基地建有智慧交通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4G移动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ICT展厅、智慧教室等,依托基地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成立了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中兴信息通信技术学院。共同培养面向ICT行业综合信息应用创新的物联网、云计算、3G/4G应用技术人才;建设智慧交通的行业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东北区领先的智慧交通应用体验中心及科研基地、中兴通讯东北区智慧交通应用推广中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设计、Zigbee协议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控制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
毕业生能够在信息领域、科研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也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工作。另外,学生毕业后可以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教学条件】
拥有专业教师15人。副教授以上高职称9人;现有博士4人,硕士11人,其中一位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全部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大多具有工程实践经历,多数教师具有境外访学和合作研究经历。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
学院配有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嵌入式实验室、ZIGBEE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RFID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还配有针对通用类程序设计课程的多个多媒体机房。实验室设施齐全、性能完善,能完全满足学生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和集中实践实习的教学任务。同时将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入到“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参加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与设计。
学院与国际知名网络设备公司思科公司联合成立思科网络学院,提供CCNA全课程体系认证、与甲骨文等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实习基地、和国内知名物联网企业北京博创等公司制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学生的培养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
【办学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属于校新建专业,遵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采用“3+1”培养模式,即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企业实习与学校校内教学的“无缝对接”,大学四年期间累计用一年的时间,到物联网产业的相关企业接受一线工程师的指导,在企业场景中通过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