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梦的年青人,带着执着与担当,脚踏实地地迈向远方。他甘于寂寞、敢于承担、勤于进取。他的身上,有我校众多青年学术工作者的影子。他,就是我校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数学系青年教师张彬林博士。
“潜心治学是一种享受”
翻开张彬林的简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意大利地中海研究中心博士后、南开大学博士后;多次受邀参加国际数学大会,并作学术交流报告;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7篇……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一个醉心于“非线性分析和偏微分方程”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十余年的孜孜以求。
出于对“数学”的痴迷热爱,2002年,本科是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张彬林挑战自我,通过自学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先后攻读基础数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对于非专业出身的他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专业跨越和挑战。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仅用三年的时间便取得了博士学位,并获得前往意大利雷焦卡拉布里亚大学攻读博士后的机会。博士后期间,张彬林在非局部分数阶的椭圆型偏微分方程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罗马尼亚数学家Rad-ulescu教授、意大利数学家Molica2Bisci教授和Raffaella教授等学者的高度评价。成功的背后必然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可在张彬林看来,做科研虽苦,沉浸其中却甘之如饴。发自内心的热爱支撑着这份坚持,更赠予他无穷的快乐。
常常自嘲为一个“笨人”的张彬林,曾无数次问自己:“千人、万人做不出的成果,我凭什么做成?”答案是唯一的:无以凭借,只能靠吃比别人吃不了的苦,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有所突破。十余年来,他每天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对非线性分析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甚至在吃饭、走路、睡觉时也在思考未解决的问题。他所谓的“笨”,其实是十余年来矢志不渝的执着关注,是追求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心无旁骛,是抓紧一切时间的刻苦勤奋……
“瞄准学术前沿,与团队共成长”
国内外丰富的学习经历,让张彬林拥有了宽广的科研视角,积累了扎实的底蕴,也为他参加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主办的国际会议“Seminar2on2Nonlinear2Analysis”,意大利蒙西拿大学主办的国际会议“Computational2Commutative2Algebra2and2Algebraic2Geometry”,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AIMS)主办的第十届国际数学大会“Dynamical2Systems,2Differential2Equations2and2Applications”,中国数学会主办的“非线性分析国际会议暨第十八届全国非线性泛函分析会议”……张彬林多次受邀参加各种国内外顶级国际数学大会,并以专家学者的身份作学术交流报告。
近年来参加学术会议,给了张彬林很多灵感,尤其是那些高水平的国际会议,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的学者和最前沿的科研领域。“通过学术交流,各个国家和学校的学者进行交流、互动和知识共享,我们的知识缺陷可以得到弥补,也将拥有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张彬林始终认为自己是学术研究上的新兵,还处于艰难的“转型升级”时期,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张开翅膀,在科研的天空中翱翔,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
追寻张彬林不断攀登的脚步你会发现,在“科研”这条路上,他并不是孤单一个人。“发挥团队的力量,针对本领域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共同攻关,取得突破,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担任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的张彬林深有感触地说。为了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2014年5月份,数学系向学校积极申请组建了应用数学研究所。每周二下午,包括系主任田国华教授、副主任郭秀颖教授在内的所有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不论职务高低、年龄长幼,互相学习研究探讨,一起快乐地做科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今年,研究所“非线性分析、信息处理与程序设计、数值计算与数值模拟、经济数学”四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分别申报了高水平科研项目。特别是“数值计算与数值模拟”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师袁海燕,申报的“非线性多刚性与半线性延迟微分方程数值理论及其应用”项目被学校推荐候选“2015年度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正是有了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张彬林才有信心做一个徜徉在科研海洋中的航行者。
“做一个赢在课堂的好老师”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张彬林始终没有忘记一个教师的本份———教学。上过张彬林课的学生都对这位睿智博学、风趣幽默的老师印象深刻。因为他们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为学之道。他们用心感受着老师所教授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听”课。
课堂上,张彬林不仅将专业领域的国际前沿知识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管多么晦涩难懂的公式原理、抽象的理论,张老师都会通过详细的推理和具体的例子,讲得生动易学。”“张老师总是启发我们自己去思考,鼓励我们找方向、做研究、写论文”,谈起张老师,学生宁思行心怀感激,有说不完的话。
大四学生王君轩刚入学时曾设想大学的数学课会比较枯燥,没想到张老师把数学知识讲得很“具体”、很“立体”,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科研中的实际应用,都被他信手拈来作为辅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变得形象生动、有血有肉。还有数学公式的诞生、数学家小传,让我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了数学公式演进的过程,也学到了科学家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很多听过张老师课的学生总会再次走进他的课堂。正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张老师的课是常听常新的”。
“把上课当成一种艺术,让学生在听懂课堂内容的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和热爱。”张彬林坦言,他的课堂从来不拘泥于任何一本教材或参考书,知识内在的逻辑和关联才是他的“思路”。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一定要像“抖包袱”那样循循善诱,抓住学生的心思,引领学生进入愉快学习、努力探究的乐园。虽然备课会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学生来说,会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收获。
尽管教学和科研工作紧张而忙碌,但张彬林在与学生们的朝夕相处中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有一次生病请假,病好后返回课堂,刚一踏进教室,就听见全班同学齐刷刷地掌声。“当时,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这是学生对我的认可,也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张彬林动情地说。
伏尔泰曾经说过:“成功是一颗种子,不浇水、施肥、除草,它是不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张彬林正是用自己的辛苦浇灌,才让成功之花绚烂绽放,让自己的“非线性”人生愈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