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绿豆、芝麻、花生、玉米、谷子、麦粒……把这些司空见惯的五谷杂粮艺术地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俪米粮食画工作室”大学生创客团队队长彭铕的现场演示,让那些不起眼的粮食摇身一变,成了一幅幅灵动飘逸的艺术作品。
祈福吉祥的五谷粮食画
在学校科技产业园创客空间,有一个名叫“俪米粮食画”的工作室,不大的空间里放满了颜色各异的瓶装种子和各种用芝麻、米粒、玉米、谷子等制作而成的五谷粮食画。指着桌上的几幅作品,彭铕介绍说:
“制作一幅精美的五谷画,我们要精选每一粒米,通过粘、贴、修正、表框等工序纯手工制作,往往要耗时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京剧脸谱、十二生肖、福字年画……画面小巧精美、朴实雅致、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不是传统国画,却有着国画的质朴神韵。
所谓粮食画,就是把各种粮食、植物或中草药的种子,经过配药、加热、晾晒或烘干、染制、定色、防虫、防腐处理等工序后,粘贴在画板上,制作出山水、人物、花鸟、卡通等各种画面。不了解五谷粮食画的人,会因为其制作材料的普通而看轻它的艺术价值。可就是这么一幅由五谷材料绘就的画作,售价便高达百元、千元,甚至上万元。彭铕称,五谷粮食画的价值不在于自身,而在于其蕴含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和审美价值。
在“俪米粮食画工作室”,笔者除了见到传统的中国京剧脸谱画系列、年画题材系列之外,十二生肖画、山水画、卡通画系列也同样表现得惟妙惟肖。“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尝试着各种风格的图画制作,不仅仿照名画,还有很多自己的原创作品。”彭铕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做的大多数是小型的粮食画,今后我们要定位在大型工艺品的粮食画,更加注重制作上的精美、技术上的积淀。”
90后演绎“校园合伙人”
用一捧捧五颜六色的豆子把对理想和生活的热爱变成美妙的艺术品,这个共同爱好让来自机械工程专业的彭铕,汽车服务专业的刘克寒、盛铭,材料与化学工程专业吴琼,四个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工科男生走到了一起。虽然都刚刚大三,但他们已经开始显露超出同龄人阅历的精干和敏捷:乐观活泼的队长彭铕负责公司管理和项目策划,喜欢研究政治经济的他总是能提出创新的好点子;内敛沉稳的刘克寒专注于技术升级研发,试图使用3D打印机制作立体效果图,从而提高艺术品的精美度;温和善谈的盛铭负责公司销售、市场开拓;刚刚加入的新成员吴琼,则积极发挥专业特长,潜心研究如何让粮食画作品不腐烂,保存长久……从2015年5月工作室成立至今的几个月时间,四个大男孩就把粮食画工作室“折腾”得风生水起。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粮食画的市场前景,彭铕、盛铭和刘克寒先后实地考察了省内各大艺术展览馆、民间博物馆、中俄艺术展,还利用互联网跟踪关注粮食画市场销售走向。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他们得知目前市场上的粮食画工艺品数量少,市场推广力度也不够,难以引起公众对粮食画的重视,这对工作室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团队成员一致决定,以推广传统手工艺品粮食画为使命,面向艺术品消费人群、手工艺品爱好者,在手工品市场中创立独树一帜的特色品牌。
2015年5月26日,工作室接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份订单,给学校校友会制作150幅粮食画,工期是50天。为了按时交货,工作室雇佣了几个兼职大学生帮忙,但工作压力还是非常大。“粘贴过程中要非常仔细,如果米粒的大小不一致,粘的有空隙作品就毁了。刚开始的两个星期,大家就是反复练习,浪费了不少材料。”刘克寒说道。有句老话叫“三分画,七分裱”,装裱作品同样是个细致活儿,如果在装裱的过程中出现差错,等于是将作品“毁二道”。一幅粮食画作品的出炉要经历层层关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作品都会受损。
“那段时间只要没有课,我们就‘闭关’创作。每天‘窝’在工作室闷头制作,午饭、晚饭都是靠外卖解决,直到晚上文管楼关门才离开。临近交货期的那几天晚上,我们还把未完成的作品带回寝室接着做。”一个多月下来,几个小伙子瘦了一大圈儿。欣慰的是,150张“脸谱粮食画”全部如期完工。不论画面精美程度,还是做工细致程度都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标准,受到了校友的一致好评。
有人说,创业者不仅要有成功的欲望,同时还要有人生的理想。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四个小伙伴打算先沉下来更加注重产品的精美度和技术积淀。对能否盈利赚钱的问题考虑得并不多。在他们看来,能让民间传统文化和龙江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创新比单纯的赚钱更有意义。“我会像当初教我的师兄朱广源一样,带着学弟学妹们一起制作粮食画,一届届地将粮食画传承下去。”彭铕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