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九月开学季。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和高考鏖战,大一新生怀揣憧憬和希冀奔向大学校园。
今年入学的新生,因与“16”谐音而被亲切地称为“小石榴”。为了让“小石榴”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的温馨氛围,全校上下从领导到老师、到学生,铆足干劲儿,精心组织,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一样的开学季,打造了隆重、热情、有序、安全的独具特色的“工程版”迎新,来欢迎2016级新同学。
上篇:暑意正浓 精心筹备干劲足
7月19日,学校一放暑假,一封热情洋溢、充满祝福的校长欢迎信,就出现在“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迎新网”。随后,报到须知、家在工程学院、学在工程学院、感受工程学院……一系列的信息数据相继被悄然更新。
整个暑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负责完善“迎新网”信息的同时,还要为迎新系统提供技术支持。高考录取信息经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相关部门一个来回的中转处理,最终形成迎新“大数据”。“假期无休几乎成了我们的工作常态”,于海浩老师总结道。
这种“常态”同样也是财务处工作的常态。财务处是新生数据转换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园一卡通、银行卡的制作,学费、宿费的银行托收等工作,都需要前移至暑期,在新生登录查询前完成。工作人员期待度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变成了一种“奢望”。
同样做数据处理“精细活儿”的还有学生工作处尚庆为老师。28天假期,他大部分时间都要和新生数据打交道。编列学号、分班,每一项都要求数据处理准确完整严密无误。细心的尚老师要把每项数据检查四五遍以上,才能放心地提交审核。“这里绝对不能出现一丁点差错”,尚老师略显严肃地说。
今年是我校推行数字化迎新的第三年。辅导员老师是谁,怎么样联络,自己住在哪个公寓等等,新生通过迎新系统都可以进行查询。就连缴纳学费、书费、宿费等这样的“大事”,都可以在网上先行完成。入学流程一目了然,入学手续愈加简化。
刚刚开学,学校立即组织召开了迎新工作协调会。按照时间推进表,迎新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举办新生辅导员、公寓管理员迎新数字系统操作培训;财务处将一卡通发放至各院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场安装调试迎新系统;各院系布置迎新接待处;新生公寓分配钥匙和生活物品……
下篇:秋风送爽 热情迎新心田暖
“受地铁施工影响,红旗大街校门暂时封闭,请走东直路校门”。“迎新网”一早就张贴出了温馨提示。周到细致的服务,让“小石榴”和家长们感到很贴心。
“看到学校这么重视,把孩子送到这里我就放心了!”一位来自贵州的父亲操着浓重的口音激动地说。他坐了30多个小时火车,将孩子送到了学校。
“接待人员挺热心,场景很隆重,必须点个赞!”家长们对学校的迎新工作交口称赞。
隆重、热情、有序、安全,这是学校确立的今年迎新工作总的原则。
9月3日,哈尔滨一扫台风“狮子山”外围环流冷空气的影响和绵绵细雨,天空湛蓝、艳阳高照。
新生们在哈尔滨火车站见到的第一位学校老师,当属56岁的陆维利老师。出站口、接站点、停车场,陆老师带着学生志愿者,一趟又一趟引导新生和家长穿过这一区域,直至安全地登上校车。火车站人流如织,还有其他高校同时在迎接新生,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陆老师却连续24年无怨无悔地承担了火车站接送新生的这项任务。他笑着说,“我要把这项工作坚持到退休”。
今年,学校派出了七台车辆,分赴哈市两个火车站点接送“小石榴”。家距离学校比较远的司机师傅们要起早贪黑,难以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家住江北的李旦权师傅早上五点多钟就要出家门,晚上接到最后一批学生回到家已将近半夜,一日三餐也只能在车上简单地吃上一口,“我们要平平安安把学生送到学校。”
走进校门,润湖湖畔、明德广场的喷泉在欢畅跳跃,伴随着校园广播的音乐“翩翩起舞”,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和气息。
接送新生的车辆刚在校园里停稳,佩戴胸牌的学生志愿者便走了上来。据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魏书斐介绍,“青协”、校团委、学生会共有70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火车站接站、新生报到咨询、校内引导服务工作中。
身着红色马夹的“青协”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提前两天就摆好桌椅,开始提供咨询服务。那两天,恰好赶上哈尔滨下雨。志愿者王晨发放校园地图的双手早已冻得冰凉,不自觉地缩进袖子里。她说,大一入学报到时得到了志愿者的热情指引,现在,她要把这份心意回馈给新同学。秋雨虽凉,却挡不住志愿者的热情,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迎新行列。
一路走来,教学办公楼前的电子显示屏换上了“热烈欢迎2016级新同学”的欢迎标语,一列列鲜艳的条幅仿佛为校园增添了火热的情怀,宣传栏里展示着美丽的校园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氛围如此隆重,热情如此洋溢,瞬间拉近了“小石榴”与学校的距离。
在各院系迎新接待处,新生和家长们接踵而至,迎面而来的就是老师和学生志愿者的热情。有“组团”来迎接“小石榴”的辅导员,有早已在QQ群里与“小石榴”聊得热火朝天的带班学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书记王华从事学生工作23年,每逢新生报到,她都会特意穿上红色衣服,今年也不例外。她说,“每年迎接新同学的感觉就像自己家有喜事,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为了迎接这些90后的“小石榴”,各院系用尽“洪荒之力”,“放大招”、“出好牌”,迎新方式层出不穷:
“我愿不畏荆棘、热情起舞;我愿不畏拼命,只惧平凡。”这是写在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留言板上的励志句子。此外,国际合作教育中心等院系都设置了留言板。前来报到的新生签下名字,在大学校园里有了第一次亮相的机会,马上就有了归属感和自豪感。
经济管理学院精心编制了《新生旅游指导手册》,老道外中华巴洛克、被誉为“2016世界最美建筑”的哈尔滨大剧院……《手册》将哈尔滨及龙江的大美风光一一呈现出来,吸引了不少家长驻足。
穿梭在场地之间、肩扛摄像机的,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的学生,他们正在为新生录制视频,记录这个难忘的时刻。
校企合作办学的中兴信息通信技术学院准备了彩色折页宣传单,翔实介绍了专业和就业前景,帮助新生“选择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在“绿色通道”前,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心尹思琪老师正为前来申请缓交学费、住宿费的新生耐心地讲解办理资格和流程。已经怀孕37周的她,特意等到新生入学后再休产假。“我们要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顺利入学。”
报到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新生家长,参加了测绘工程学院举行的2016级新生家长座谈会。许多家长对首届“航天班”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咨询提问。专业学习、实习实践、考研、就业等等,家长们就关切的问题与学院老师交流了近两个小时。“收获很大,也对孩子今后的大学生活充满了信心。”一位家长兴奋地说。
利用“微平台”成为“工程版”迎新的一大亮点,可谓是无“微”不至。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迎新网”上各院系的二维码,新生和家长们就能了解学院概况、所学专业,领略院系风采,从而更好地规划大学学习。
继去年推出公众平台之后,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今年又推出了心理健康园地QQ群,用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上好“第一课”。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外语系等院系,建立了家长微信群、家长QQ群,一改以往与家长电话沟通、信件交流等传统方式,搭建了新媒体平台,共同助力学生成长,线上家校联系机制愈加完善。
就连十公寓的宿管阿姨任大妈的朋友圈,也加了几位家长的微信号。她说,“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到陌生的地方生活,我可以通过微信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情况,让他们放心。”
今年,后勤管理处公寓迎新的“标配”也在逐步升级:公寓楼前统一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小彩旗和标语,大厅里贴上了“到家了!”的海报,摆上了校园地图、生活指南,电视上播放着学校宣传片和温馨提示,让新生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关怀和温暖。
“欢迎你孩子!”十公寓楼长李阿姨面带微笑,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新同学。而在这之前,李阿姨早就带着值班员和清扫员,默默地整理好了100多间新生寝室的钥匙和笤帚、窗帘、床垫等日常生活物品。
“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立德树人,规范管理。”十六个大字在“家长驿站”的墙上异常醒目。经济管理学院将学生公寓辅导员值班室改造成了“家长驿站”,这里不仅成为了新生报到期间远道而来的家长临时休息场所,而且也将作为大学四年家长来校与辅导员沟通、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的重要“基地”。
校园里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交通疏导成了迎新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儿。为此,保卫处重新划定了停车线,清理了小商贩,尽可能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据崔善富副处长介绍,迎新期间,保卫处全员上岗,在校园内的每个关键部位值守,点线面无一漏点,全力确保迎新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随着新生报到结束、完美“着陆”,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也陆续展开。9月4日晚,艺术学院举行了2016级开学典礼暨迎新晚会,在精彩纷呈的表演中,174颗“小石榴”和家长们真切体会到“开学啦”。9月5日,数学系举行2016级开学典礼,通过专业老师的介绍,新生们对所学专业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和了解。
按照学校深化改革、推进二级院系管理重心下移的总体部署,今年,除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外,各院系要结合专业特色,分别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开学典礼。据悉,机电工程学院将组织全院师生共同参加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教学团队集体亮相,以庄严的仪式,增强“小石榴”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样的开学季,学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工程版”迎新,与“小石榴”共同开启了大学生活的新篇章。四载光阴,精彩的续篇如何书写、飞扬的青春如何大放异彩,让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