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吴 岩
2019年6月20日
尊敬的蕙青主任,各位委员:
上午好!
今天,我们要开一个形式和内容都特别重要的会。形式重要,这是新一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以来,召开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还要举行颁发聘书仪式。内容重要,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第一,我们特别请蕙青同志来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请各位中国高等教育重量级的、顶级的专家担任委员;第二,今天高教司除个别同志以外,所有的司领导和处长都来了,这是各教指委成立大会以来唯一的一次。所以,我说这是我们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教学方面最高的一个专家委员会,最重要的一次专家委员会会议。
从去年6月到现在,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本科教育方面有四个重要的会:第一,全国教育大会,这给中国教育提供了指南。第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中国本科教育的指南。第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工作会议,成立了111个教指委,5500人的专家组织。宝生部长做了重要讲话,蕙青部长专门对工作进行了部署。第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这是一次任务部署会,标志着“六卓越一拔尖”本科教育改革发出了发令枪、起跑了,宝生部长在会上指出,要来一场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我们要把这“四个会”的会议精神落地落实。
今天开会之前,我认真准备了想跟大家报告的内容。这次会有四个议题:第一,要研讨2019年度本科专业设置申报工作;第二,要研讨教指委工作和专业管理相关工作;第三,要学习贯彻落实“四个会”;第四,要研讨如何推动高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问题。这四件事,件件是难事、件件是重要的事、件件是必须要有突破有落实的。所以,我说这四件事就是我们今天大会要讨论的和这个教指委在今后4-5年要做的重要工作。
我想给大家报告两件事。第一,我想讲讲质量的事;第二,我想讲讲结构的事。质量,就是关于“质量革命”的事;结构,就是关于结构优化调整的事。
一、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质量革命”的总体考虑
我这段时间经常讲一句话,叫做“去年成都一把火,今年红遍全中国”。去年的成都本科教育会议,今年取得这样的效果,这有点出乎意料。可以说,去年我们吹响了振兴本科教育集结号,今年我们要全面打响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从去年6月份的“成都会议”到今天,正好一年。我们做了许多过去想做、但不敢想或者没有做成的事,解决了许多看似很难解决、但已经或正在解决的一些难题。所以,我说中国的本科教育在今天应该说取得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我把它总结为“中国本科教育的三部曲”。也就是在本世纪的前30年,我们要从树立高等教育的“质量意识”、到走向“质量革命”、然后达到“质量中国”这三部曲。这“三部曲”既是实现本科教育全面振兴的“三部曲”,也是打好本科教育攻坚战的“三部曲”。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天大的事情。
过去的说法是“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现在新时代的说法是“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过去的“生命线”“永恒的主题”是讲高等教育质量多么重要,是讲“为什么”。现在讲“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是从“为什么”、到“干什么”、到“怎么干”,是上了一个台阶,是发展了、深化了、落地了。原先讲“生命线”“主题”,都是在讲它的意义、作用、重要性;现在说要树立“质量意识”、要来一场“质量革命”、要建设“质量中国”,是路径、是战术、是把战略上的“主题”变成战略战术任务。
1.树立“质量意识”
什么叫“质量意识”?某种意义上来说,“质量意识”这件事情是本世纪前十几年我们做的事情,或者说主要标志是从2009年开始。2009年我们开始了合格评估,2012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专业认证,2013年开始审核评估。截止目前,有22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接受合格评估,730多所的大学接受审核评估,1200个专业进行了专业认证。这三件事情让中国高等教育整体上有了“质量意识”。现在要评价这件事情,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这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情。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文件里边,写入了实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文化建设工程”,这是第一次把高等教育的“质量文化”写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里边。大家不要小看这事,这件事了不起。全世界高等教育原先都讲“教学文化”,我们发明了“质量文化”这个词。我们从2009年、2012年一直叫到现在。10年来,“质量文化”已经成为各个大学从校长到老师开始会说的一句话,而且开始有了行动。
某种意义上来说,“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这三部曲就是“质量文化”,是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一个路径。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对不对?如果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文化”内化为大学的内生意识和行为自觉的时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从成熟走向出色、走向卓越的时候,也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所以“质量文化”这件事情看似虚、实则实。我们把“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三部曲唱好了,中国的质量文化就可以变成内生意识,变成行为自觉,中国高等教育就自信、从容、淡定。
2.来一场“质量革命”
什么叫做“质量革命”?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去年8月份,中共中央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前的半个月发的文件里正式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从“十八大”的“推动”到“十九大”的“实现”,到去年8月份中央文件提出的“四新”,也就是内涵式发展,从号召愿景到目标到行动,层层递进。怎么实现?是以“四新”的质量革命来推动内涵式发展。
有专家说,我们提出的“四个新”开始在全国高等学校里边正式地推进,标志着中国新时代高等教育质量观与质量理论的成熟,这既是理论的创新,也是实践的指南。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变局。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家都对总书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前两天,教育部还请了专家专门讲这件事情。总书记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对高等教育战线,对我们教指委,这句话一定要读透了、读懂了,真正能够把它落实到我们工作中。“中美贸易战”就是给了我们这样一句话的最刻骨铭心的理解。
70年前的1949年,美国国务院发表了《中美关系白皮书》。毛主席1949年8月曾连写五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叫《丢掉幻想,准备斗争》,还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我们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里,毛主席说,美国封锁,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了。
其实,今天看看那个时候的杜鲁门,现在的特朗普;那个时候的艾奇逊,现在的彭佩奥,如出一辙。前两天,我们召开了一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座谈会。当时请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的校领导和专家来。我们说,现在国家处在艰难时期,我们这些学校是真英雄还是假强大?你能不能为国家分忧解难就是你的标志。这个时候中国高等教育,我觉得更应该做这样的工作。所以,我们的专业设置委员会,某种意义上就在做这件工作。
有人认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是理工科的事,是经济方面的事,我说这是高等教育的事。我们如果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就没法把高等教育搞好。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中美贸易战,使我们感觉到: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的形态,必须改变教育的结构,必须改变教育的理念,必须改变教育的标准,必须改变教育的技术,必须改变教育的方法,必须改变教育的评价,必须改变教育的体系。从形式到内容都要来一场革命,从物理变化必须到化学变化。
如果我们还以不变应万变,将是战略失误。尤其在专业设置上,将对中国高等教育起基础性影响。这些变化:形态、结构、理念、标准、技术、方法、评价,都会直接反映在专业设置上,是首当其冲的。怎么做好专业设置?四个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是我们教指委必须弄懂弄通,必须把它变成行动落地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这些做好了,我们可能就从容了,我们就准备的比较前瞻了。
我们现在就是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四个新”就是“主动求变”。光“积极应变”还不够,那还是被动的,还必须“主动求变”。要以高等教育的变革来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变化。如果我们做好了这件事情,教指委就完成了一件功德无量的、战略性的大事。不是光我们在动,全世界都在动。美国人动的最厉害,美国人现在从国家到大学到专业都在动。欧洲人也在动,全世界都在动。从文科到理科到工科到医科,都在急速地变,我们这些专家就决定了中国往哪走。所以我觉着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主动求变”。
在4月29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培训会上,我说我们这次会是一个分水岭,既是一个战术的会,更是一个战略的会;既是一个抓落实的会,更是一个再出发的会;是一个掀起“质量革命”的会,更是一个树立“质量中国”品牌的会。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掀起一场“质量革命”,谋划推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3.打造“质量中国”品牌
什么叫“质量中国”?“质量中国”就是要用中国高等教育自己的话语体系、我们自己的思路、我们自己的理念、我们自己的标准、我们自己的方案,做好我们自己的事。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一个全国计划,不是小众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四个词:拓维、增量、提质、创新。“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是一个推进“四新”建设的会,是一个质量标准变化的会,要求工科的标准要变,医科的范围要变,农科的思维要变,文科的目标要变,怎么变?怎么能把这“四变”做好了?
我们有三项核心任务,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比如说“拔尖计划”,原先是小众、小小众,我们从2009年做,更多地讨论是“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我们今年启动的2.0,用10年时间,我们要把“三化”变成“三制”,我们讨论的今后要做的是导师制、学分制、书院制。大家都知道,没有完全“学分制”这一说。我们要推动“三化”变“三制”。我们要建立真正的中国现代的或者当代的新时代的书院,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以现代书院来做这件事情。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不是一个计划,不是一个项目,是质量理念、质量标准、质量文化、质量体系的系统设置。首先把“金专”建好,就是“双万计划”。现在各个学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做。全国高校都在动起来,这一次要破过去“没钱没名就干不了”的局面。课程这件事情,我们马上启动,今年的“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就是“金课”。“金专”配“金课”,这就是我们本科教育最核心的要素。“建高地”,就是拔尖计划2.0。原先只有五个学科,数、理、化、计算机、生物科学。我们把原先的“小理”,变成“大理”,加上“大文”,再加上“大医”,瞄着是国家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全民健康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从“试验田”走向“大田耕作”,不再是个小众计划,过去论千算,现在论万说。而且不是中央院校的专利品,是中国高等教育从中央院校到地方院校到民办高校都有份的一个计划。
下周五将在浙江湖州安吉余村召开“新农科启动大会”,发布“安吉共识”。我们已经准备了半年时间。我们想在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余村,发表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安吉共识”。我们把总书记要求的“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这件事落实到位。脱贫攻坚,高等农林教育责无旁贷!乡村振兴,高等农林教育重任在肩!生态文明建设,高等农林教育义不容辞!美丽幸福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作为!我们要回答怎么面向新农业、怎么面向新乡村、怎么面向新农民、怎么面向新生态的问题,打出一套组合拳。我们想回应的就是: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乡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必须富;中国实现现代化,农村农业必须实现现代化。新农科建设就从安吉出发,形成“三部曲”,后续还有“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
我们把新农科建设全面启动起来。随后,我们再讨论新文科怎么办?新医科怎么办?今年,“四新”就全面启动起来。新工科已经跑了,后边三个“新”要跟上,而且要在新工科建设的基础上,要比新工科跑得更快,飞得更高,特别是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都是自然科学,我们一定要让新文科这个翅膀硬起来,中国高等教育飞得才能平衡、飞得高。所以,文科建设是我们今年年底,最后要推出的一个亮点,要把新文科建设推动起来。
这些质量目标,实际上说到底就是落实总书记“两个根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光是比原先高一点,实际上是思路、标准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还有“化学变化”。我们希望通过5-10年的时间,让“金专、金课”在高校随处可见,不再成为稀缺的东西。让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金牌教师”随处可见,让“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所以,我们说当“金专、金课、金牌教师、高地”随处可见的时候,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从成熟开始走向了卓越,开始走向了出色。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二、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初步考虑
我想说三个结构。
1.区域结构
宝生同志提出了“四点一线一面”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或者叫“四点一线一带”。宝生同志后边说的“长江经济带”还不能叫一面,最好叫一带。其中,最最难的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所谓一点。这项工作就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已经列入了今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工作要点,也列入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我们现在准备好了上会文件,正在征求意见,我们争取在8月或者9月上国务院常务会议,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中西部高等教育怎么办?可能要有一个“破局”,我们叫做“布一个大局,下一盘大棋,走一条新路,订一套新规,推一组大招”。主要的是让中西部高等教育“眼睛向东向上看变成眼睛向西向下看”。不要输血的单声道,而要变成双声道,就是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就是要破解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困局。这件事如果做好了,希望能够成为高等教育一件某种意义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三分之二的中西部高等教育如果做不好的话,中国高等教育三分之一就是做成“花”,中国高等教育也建不成强国。
2.院校结构
有三件事:怎么建好中央院校?怎么建好地方院校?怎么建好民办高校?对直属和中央高校,我们有天然的重视,是第一方面军。但是,即便把中央这119所高校都做好,也才是整个中国1245所高校的百分之九点五几,还不到10%。你把它做出“花”来,那90%多的高校怎么办?那1100多所高校如果不行的话,中国高等教育都不行。
所以,要做好地方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现在面临着“形也不似、神更不似”的问题,我们要首先把应用型高校做到“形似”,然后“神似”,然后“神形兼备”。我们教指委不是光给中央高校设置的,还要给90%的地方高校做引导、做指导。怎么让地方高校好?就要给它指导和引导,指导跟引导有没有力?科不科学?合不合适?看我们教指委的水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民办高校。我们现在民办高校的数量,本科学校419所,33.65%,正好三分之一。三分天下有其一,1/3民办高等教育不行的话,中国高等教育一分天下塌了天怎么行?某种意义上,原先我们更加注重公办院校,民办高校没在我们视野里,这不行。针对民办高等学校,我们要关心、关怀、关爱,真的关心、关爱。
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一强、一弱、一软的问题,就是中央院校很强,地方院校相对弱,民办高校很软,这不行。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如果不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是战略失误。所以,院校结构是我们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非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软”和“一弱”这两件事情。我们要让它强起来,让它硬起来。
3.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说多重要都不为过。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人才培养的“腰”,一头连着提高质量,一头连着推进公平。这个“腰”如果不硬,人就站不直,就挺不起胸,抬不起头。宝生部长、蕙青部长反复跟我说,总书记最关心的头等大事就是——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春兰总理也关心这个问题。
专业结构这件事一定要做好,我们要把握“四个关系”,“四个着力”。
“四个关系”。第一,关系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关系服务,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关系引领,高等教育要变成克强总理说的“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人文精神的高地”。要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专业不行就引领不了。第四,关系根本,关系总书记讲的“根本任务、根本标准”。
“四个着力”。第一,要着力解决脱节的问题。坦率地说,我们的专业很多是自娱自乐,跟社会脱节、跟经济脱节、跟创新脱节。第二,要着力解决融合的问题。着力解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医教融合、校企结合、校地结合等方面的融合问题。专业本来就是面向社会需要的职业而设立的,自娱自乐、不融合就是脱离。第三,要着力解决支撑的问题。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支撑着社会经济发展。支撑不了,解决不了“底座的问题”,就没法办好。第四,要着力解决引领的问题。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引领。专业就是引领落地的地方。高等教育要发挥火车头的引领作用,高等教育的专业必须真正能够引领。所以,要解决脱节的问题、解决融合的问题、解决支撑的问题、解决引领的问题,把这四件事要解决好。
怎么办?坚持三个导向。
第一,需求导向。专业设置要解决“小逻辑”服从“大逻辑”的问题。高校自己学校发展的“小逻辑”,我们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需不需要你这个“小逻辑”?“小逻辑”要服从于“大逻辑”。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势,没有哪个学校可以包打天下,也不必包打天下,也包打不了天下,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高校专业设置的第一准则是社会需求,这是王道!
第二,标准导向。我们去年1月份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就是专业标准。我们要有这种“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国家意识”。92个本科专业类、五百八九十个专业在标准里都有要求,包括目标、规格、课程体系、队伍、条件、保障。这个标准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有“定性”又有“定量”。大家得熟悉这个。你不熟悉,专业设置的时候怎么干?有人说1.0版,2.0版。我说,这不是1.0,也不是2.0,这是中国的“质量标准”。
第三,特色导向。我刚才说了,哪个学校都不要包打天下,哪个学校的专业也不能包打天下。学校最好不要刻意追求大而全。学校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专业设置动不动真格的,还是摆花架子?就是一个试金石。学校要下决心动专业调整这个奶酪,是要得罪人的。你要不得罪一部分少量的老师,你就得罪全体同学。所以,你要算好这个账。比方说中山大学、浙江大学,都调整了三四十个专业。我前两天到浙江大学,从130个专业到现在90多个专业。中山大学从120-130专业到现在70多个专业,那是真干、干真的。我觉得一定要这么干,这才是真正地为国家负责、为老百姓负责、为学生负责,才是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最后,我说说我们这个教指委今年的工作安排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安排。
“四个中国”,叫做“学习中国、质量中国、公平中国、创新中国”,不是口号也不是概念,都是有内容的。“学习中国”,中国慕课大会开了。“质量中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了。“公平中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这件事情,要出一个大招了。“创新中国”,今年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五个更加”(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开始启动了。
克强总理前两天(6月13日,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后,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展区)听取我们的汇报,给我们很好的评价。今年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会超过400万大学生参加,现在已经300多万了,八九十万个项目了。“创新”这件事情,可不是说说。我们要把教育的模式从就业从业模式改成创新创业模式。
现在这些工作都在急剧变化,特别希望我们专业设置委员会的同志们真正地“本领高强”。“本领高强”,首先要有“本领恐慌”意识。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敢说自己驾轻就熟,每一个人都得学习,包括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都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每天拼命地学、拼命地看、拼命地想。教指委要当好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我还要给专业设置教指委加一个词,叫“战略”。当好战略参谋部、战略咨询团、战略指导组、战略推动队。因为,别的教指委都是某一个点上,这个教指委是整个面上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把这件事做好了,我给大家提三点希望:
第一,要保持创新力。吃老本不行,虽然大家都是名家,都是大家。现在,时代在急剧地变化。世界在变,中国在变,高等教育在变,你吃老本肯定不行。你在教指委出工不出力,根本不行。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过去的经验,还要保持足够的创新力。比方说我们的“四个新”,比方说我们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比方说我们的“质量革命”,比方说我们的“质量标准”,你是不是真的知道?是不是真的熟悉?还是用你那不变应万变?
第二,要关注教育理论。这是我自己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大家都是学科专业教育的大家,但是大家一定要关注一些教育理论,特别是高等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理论。你不了解这件事情,还真就在工作中有“缺腿”。比如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今年要超过50%了,要进入到普及化阶段。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大家熟不熟悉?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特征,熟不熟悉?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有什么必须要做的?如果你不知道,专业设置里你还会按精英的思想,那恐怕不行。我们特别怕大家们是完全的精英教育思想。所以,要知道很多这样的基本理论,不是嘴上说说,是真的变成方法论。
第三,要研究教育外部。我们高等教育跟经济社会发展是紧密的伴生关系,这跟基础教育不一样。基础教育跟社会经济发展没有紧密伴生关系,它的很多知识100年都可以再讲。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紧密伴生关系。你不了解、不研究外部,你没法进行专业设置。
所以说,保持创新力,关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外部是做好我们这一届教指委工作必备的基本功。所以跟大家提出来,请大家来研究。
这个教指委太重要了。111个教指委都很重要,但这个教指委是唯一一个综合类的教指委,是战略的教指委,是把方向的教指委,是给指南的教指委。所以,这个教指委一定请大家做好工作。
最后,我再讲一点纪律的问题。
我在教指委成立大会上,已经讲过了纪律的问题。今天有10位教指委委员没来。按照我们章程,不管什么原因,超过几次就进行届中调整,坚定不移,任何人不开口子。你一次可以,两次还可以,第三次就要调整。要么因为你太忙,要么因为你不热心,要么因为你没能力,不管因为哪种,都不能在教指委长期地待着。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教指委不能成为一个名义上的教指委。大家申报的时候趋之若鹜,争相来申请。工作的时候,希望大家跟申报的时候一样热情地来做工作,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座的院士、大家太多了,我们请大家来咨询,不是跟大家客气,我们需要按照你们的意见建议来决策。我们要做好这项工作!所以,我把纪律再强调一下。
我想,今天就跟大家讲这些,也可能讲的不当、不对,但是我们真心想的。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