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从众多名校、科研院所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得SEWM2012垃圾邮件过滤全国评测第一名、PAN@CLEF2012抄袭检测国际评测第一名、TREC2012微博检索国际评测第一名。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他们又是如何取得如此骄人的学术成就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近了我校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科研团队。
公正而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
齐浩亮教授是“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的带头人,也是这个屡创佳绩的团队的绝对核心。听听在TREC2012微博检索国际评测获得第一名的韩中元老师的评价:“齐浩亮老师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他培养了我们团队,并在团队内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公平公正的环境,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正是这种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才能带领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实验室在国内国际测评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你鼓励青年学术骨干出去进修,担不担心他们不回来,或者被其他单位挖走?”记者采访齐浩亮教授时表示了这样的疑虑。
“我不担心”。他的回答非常有信心。而他的信心来自于多年来对这个团队的悉心呵护所产生的超强凝聚力:创造氛围轻松、环境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团队成员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并各自承担独立的科研任务;筹建大的项目平台,使得团队成员站在高起点上发挥自己的能力……
“我们出去培训从未为经费来源苦恼,齐老师经常拿出自己的科研项目基金让我们参加各种前沿培训。某个老师的科研方向获得突破了,他就会开心的张罗着请大家一起出去聚餐,以资鼓励。”带队获得抄袭检测国际评测比赛第一名的孔蕾蕾老师这样说,言语中散发着她对这个大家庭发自内心的喜欢。
高远而居安思危的团队目标
我校创建时间短,科研环境和师资条件都与名校相差甚远。因此,如何实现在现有条件下建设一支具有自身特色、创造良好成绩的优秀团队的目标,一直是整个团队都在思考的问题。作为学术带头人的齐浩亮教授和其他骨干教师,倾注了无数的心血,终于探索出了最适合实验室当前发展的工作方法。“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评测,通过评测,使得团队成员迅速进入角色,奠定必要实验技能。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同台竞技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会对参赛成员形成非常好的正面激励,有助于培养团队成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齐浩亮教授说。
王亚东和韩中元两位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王亚东老师参加SEWM2012垃圾邮件过滤评测时,由于超强的技术水平,在比赛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全国第一名。“我们的水平想输都不容易,那种感觉就是“孤独求败”,参与该项比赛的杨健同学自豪地告诉记者。
韩中元老师参加的TREC2012微博检索国际评测,是文本信息检索领域的国际性权威技术比赛,参赛单位覆盖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IBM研究院、北京大学、中科院等众多国内外本领域的一流大学、知名公司和著名研究机构。而我们就包揽了微博检索中全部两个子任务“微博信息检索”和“微博实时过滤”的第一名,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实验室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会议及培训,有意识地培养每一位老师在不同研究方向上发展,并形成自身优势,这种布局形成了研究领域的多样性和思维模式的多样性,在研究问题时很容易碰撞出火花来,达到优势互补,充分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不是为了镀镀金,我们出去的目标很明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积累知识,吸收和融入不同高校的科研思路和思考方法,进一步强化特点,回校后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和飞跃”,孔蕾蕾老师向我介绍了她继续深造的缘由。
不断探索创新的团队精神
走进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总会发现有许多学生围坐在老师旁,一到晚上更是热闹,好多热衷科研的学生一下课就往这跑,简直把这当成了“家”。
刚刚在TREC2012微博检索国际评测大赛中获得第一的王永才同学在回忆与指导老师“并肩作战”的经历时,动情地说:“大赛前那些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没有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刚进入实验室编程时,一段程序最开始需要2、3天才能够完成,经过坚持不懈地反复训练,类似的程序现在只需用20几分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我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这里很有干头儿。”
“创新、有干头儿”,王永才同学的话,代表了实验室很多学生的心声。
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齐浩亮教授是这样回答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科研案例向学生深入讲解原理和方法的实际运用,引导学生站在学术前沿。在课外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过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并有所提升和突破,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架起一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桥梁。”
参与PAN@CLEF2012抄袭检测国际评测比赛的王帅同学就是一个亲身受益者。从“宅寝室”到“宅实验室”,从迷茫困惑到产生浓厚兴趣,他禁不住感慨:“我喜欢实验室浓厚的科创氛围,我感激研究所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义务给我开展‘个性化’培养,我更忘不了每天晚上教学楼关门时被门卫大爷‘撵走’的情景。因为在这里我学到了受益终生的东西!”从什么都不会到一步步成长为国际大赛的获得者,实验室为学生的能力成长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寻找、求索和收获。
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如同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远大目标则如同大海中灯塔,指引巨轮抵达成功的彼岸。如今,学校已与哈尔滨宇光虚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未来将在产品研发、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全面提升我校在IT领域内的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
对于未来,团队成员充满信心。而作为实验室带头人,齐浩亮教授也一直在不停地思考这个团队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我们的大目标要和每一个人的目标规划相结合,并且能够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