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此真诚地感谢你们,感谢学校领导,学院领导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帮我分忧解惑,有了你们的陪伴和鼓励,我才能支撑下去。学校就是我的家,你们的关心与支持,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苏玉双
爸爸去世,妈妈病重,有我们你别怕
领到了助学金,苏玉双笑了。作为她的辅导员,李佳俐老师至今还记着苏玉双向她求助的样子:“她当时特别激动,哭得都说不出话了,就一个劲儿地问我,‘老师,我可怎么办’”。因为父亲早亡,母亲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苏玉双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这些压力对于一个20岁的孩子来说实在难以承受,我特别担心影响到她对生活的信心。”李老师在班会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苏玉双的情况,在得知她是一个人撑起整个家的时候,同学们把助学金选票都投给了她。
刚开学不久,苏玉双的手机丢了。那时,她刚刚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团支书刘思琪也是大双的室友,听到这个消息后,她马上从家里拿了一部电话给苏玉双,让她能及时了解妈妈的情况。去年冬天,刚从老家看妈妈回来的苏玉双被暖壶烫伤了脚,班长英晓宁、团支书刘思琪,还有同学丁旭第一时间来到她的寝室,合力把她送到医院治疗,并为苏玉双垫付了医药费。
因为母亲的病情不稳定,苏玉双不得不穿梭于大庆与哈尔滨之间。数学老师王佩臣在得知她的情况后,一直很关心她。他担心苏玉双因为照顾母亲缺课而跟不上进度,经常询问她是否听得懂。每次苏玉双问他问题,王老师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直到苏玉双弄明白为止。王老师说:“能遇到苏玉双这样的学生,我很自豪。她的敬老爱亲、自强自立也深深感动了我。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她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成为她生活中的亲人,学业上的良师。”
在大家的关怀下,苏玉双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但一个来自老家的电话打破了原本的宁静:母亲病危。听到这个消息,苏玉双几乎崩溃了。她再次找到辅导员李佳俐,表示要休学回家照顾母亲。看着泣不成声的苏玉双,李老师的心里也很难过。她非常理解苏玉双的决定,可休学就意味着推迟毕业,以苏玉双的家境,甚至会错失完成学业的机会。她耐心地安慰着满眼绝望的苏玉双:“只有学习,你才能改变命运,你和妈妈的生活才有希望。有学校这个大家庭,你不用怕,我们一定能帮助你度过难关。”在李佳俐老师的开导之下,苏玉双终于打消了休学的念头,摆脱了精神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因为缺课太多,各科任课老师纷纷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她辅导。一个学期过去了,苏玉双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稳定,顺利地通过了期末考试。
妈妈来了,负担重了,大家为你分忧
医院不收治母亲,家里也没人能搭把手,孝顺的苏玉双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可是找房子的过程并不顺利,不是价格高,就是地点远,还有很多人因为母亲患病而拒绝出租,苏玉双又心急又无奈。室友刘思琪假期早早地从家里赶回了学校,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安慰她、鼓励她,几乎陪着大双走遍了学校周围的居民区。最后,终于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家愿意接收苏妈妈的养老院。
3月3日,刚刚开学不久,苏玉双将母亲背到了哈尔滨,但经济压力也接踵而来。从那时起,苏玉双忙碌了起来。她每天不仅要上课,要去小饭店打工,还要到养老院照顾妈妈,有时候累得穿着外衣就睡着了。看着她行色匆匆的身影,室友们非常心疼。她们上课的时候帮大双带课本,下课以后帮大双打热水、买饭,默默地用行动支持着她。
“每人点亮一束光,就能凝聚一片光明!”当苏玉双孝老爱亲、知恩重义、自强自立的精神被社会媒体相继报道后,学校更多的师生认识了苏玉双,她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学校师生再次伸出援手,帮助她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学校党委书记申林同志、校长张洪田同志、党委副书记杨弘宇同志深入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看望了苏玉双同学,鼓励她将身上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勇敢地战胜眼前的困难,并表示学校将最大程度地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是她永远的家。
“不把困难学生群体推向社会,全面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是学校党委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理念。学校党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困难学生群体帮扶工作,并在会上制定了对苏玉双同学的长期帮扶方案,号召在全校师生中学习苏玉双同学自强自立的精神。学校为她减免了在校期间的住宿费,帮助她提供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和学生党员结成“一帮一”对子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协助她照顾母亲。同时,发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对苏玉双同学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她树立人生目标,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苏玉双所在的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学校全体机关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师以及部分教职员工自发地开展向苏玉双同学捐款活动,有的是以部门为单位送去慰问金,有的则是直接塞到苏玉双的手中,大家都希望帮助她分担生活的压力,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照顾生病的母亲、专心学习。
“在得知她孝老爱亲、自强自立的事迹后,学院在第一时间开展对苏玉双母女的关爱和帮扶工作。老师们纷纷解囊捐款,学校又为她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我们的‘党员服务站’每天安排一名学生党员协助苏玉双照顾妈妈。”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王会军介绍说。“我们还与各科任课老师沟通,对她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她提高成绩。”
现在,作为苏玉双英语老师的吴迪已经能轻易地捕捉到她的情绪。“如果苏玉双没来上课,我心里就一沉,生怕她妈妈有事。如果她来了,表情沉重,我也会担心,一定会问问她是因为学习,还是生活上需要帮助。”在苏玉双的眼里,吴迪老师是一个“啥都懂”、“可有办法”的人。“吴老师的课讲得可high了,她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乐观,特别有想法,就没有她解决不了的事儿。”苏玉双把吴老师看作知心姐姐,打心眼儿里信任她,精神上也依赖她。吴迪老师发现苏玉双不懂基本护理,了解了苏妈妈的情况后,她不仅教会了苏玉双很多护理技巧,还带着水果和衣服去养老院看望苏妈妈。“我以前啥都不懂。但是现在我知道天气热了,要给我妈勤擦身免得生褥疮,还知道每天要给我妈按摩,预防肌肉萎缩,这些都是吴老师教我的。”苏玉双感激地说。
现在的感觉最幸福,学校就是我的家
因为有了来自学校的关爱,如今的苏玉双已经尽扫愁容,每天脸上都挂着灿烂的微笑。前不久,同学韦茜翔刚刚将苏玉双推荐到联通营业厅做兼职。他几次找到主管,甚至向大区经理反应情况,终于为苏玉双争取到了较高的工资。为了能让苏玉双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又可以兼顾照顾母亲的重任,还要保证她的日常休息,学校为她安排了相对轻松的勤工助学岗位。“我现在负责打扫学院的图书室,整理图书。工作不累,报酬也好。我跟妈妈的生活有了保证,还能看书学习。”苏玉双开心地告诉记者。
“党员服务站”的同学们常常去看望苏玉双的母亲,徐子凯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会给苏妈妈买水果,照顾她起居。可能我们做得不如苏玉双那么好,但我们就是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告诉苏玉双,在未来的孝亲之路上,她不再是孤单一个人了。”周末的时候,很多不认识的同学也会结伴前来,给苏妈妈带吃的,为母女俩买生活用品,用行动温暖着大双。
就在“五一”小长假之前,吴迪老师获知北京著名医疗专家来哈义诊,她联系医院,又排号预约,终于为苏妈妈争取到了一个就诊的机会。吴老师放弃了假期,一大早就开着车带着苏玉双母女赶到了医院,帮玉双背着妈妈楼上楼下地印病历、找医生、取检查结果……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来。
妈妈的住处安稳了,病情确诊了,经济压力也没有了,苏玉双终于松了口气。“现在的大双脸上总是阳光灿烂,”室友吴洁俏皮地说,“看得出她是打心眼儿里抑制不住地高兴。”因为有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有了社会爱心人士和有关组织的帮助,苏玉双再也不是那个要跟时间赛跑的慌乱女孩了。每一天,她都能看到妈妈;每一天,她都能按时去上课;每一天,她都睡得安稳。“我现在的感觉最幸福。我每天过得非常充实,上课、做兼职、按时去照顾妈妈。我甚至还想进学生会,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锻炼自己,好好享受一下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孝敬父母是小爱,奉献社会才是大爱。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苏玉双饱含深情地说:“因为有了学校的关心,因为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生活有了目标,未来充满了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就是我的亲人,学校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