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视界>> 文化研究>>正文内容
对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战略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点击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普遍存在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局限性,要实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尤其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新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活动,这种观念扭曲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另外,一些教师不愿意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在实践教学上,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某种程度上压低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综合作用,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二)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滞后

新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由于财力有限,实验室设备老化、陈旧的现象比较普遍,实验实训开出率也较低。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新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存在着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滞后的窘况,一些实习、实训环节只是“走马观花”,很难保证这些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管理有待完善

目前,新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本科办学经验。但仍然存在虽然注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却缺乏对实践教学具体环节运行情况和制度执行的关注的情况,同时存在忽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情况。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大多数高校将教师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这些制度造成了教师不安心实践课程教学的情况,尤其是刚工作的青年教师,大多不愿意到实验室去。另外学校“双师型”教师缺乏,许多新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五)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新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技能教学不仅课时少、内容陈旧,而且在课程安排上,多为基础性的实践,缺少综合性、创造性实践;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没有能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二、国外同类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工科教育的本专科教育阶段,都有比较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在这之后还必须接受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学体系,即德国学生在接受学校教学的同时,要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德国的工科学生要完成两个大型的带有科技性质的课程设计,每个设计200学时,主要训练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教师队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即德国应用型科学大学的教授在研究性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而且都有几年在企业的工程实践经历。另外,德国的企业对学校影响很深,大学非常注重实践,非常关注工业界实际动向,并能直接为工业界提供合格人才。

国外高等工程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能够面向工程实际,与企业结合紧密,注重产学研合作;在构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注重共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注重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提高相结合,获取知识能力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这些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需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是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先导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转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高等工科教育要“回归工程实践”的教育理念。从1986年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逐年加大对工程教育研究的资助,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1993年欧洲国家工程联合会启动了名为EUR-ACE的计划,指导欧洲的工程教育改革,以加强欧洲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美国工程院团队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等3所大学经过4年探索,创立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地实施指导、完整地实施过程和严格的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CDIO理念在国外工程教育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启示。

(二)构建独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改革的核心

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突破点与难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的、最佳的途径,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许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体系中,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上、结构上却还是分散而孤立的,缺乏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纵向连贯性和系统性。另外,与传统本科相比,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方面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实训内容和课时,但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与传统本科一样,大多仍为1:2。根据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实践教学本身的规律和内在联系,必须重新组合实践课程。采取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的方法和模块化的结构安排独立的实践课程,构建以实验和实训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训练和工程意识培养及科学研究为依托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互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结合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体现实践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构建产学合作新机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

1.建立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把学生生产实习与生产单位的生产任务相结合,使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来自生产实际问题和教师科研项目,能够实现培养过程和工程实际的对接。通过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参与工程,完成生产任务与科研任务,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成长。另外,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能够主动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邀请企业经理、总工层次的人员来校当兼职教授,一方面把工程实例、工程精神带到校园。另一方面,邀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使培养的人才更接近工程实际,形成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

2.建立与国际大公司、大企业共建实验室、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校企合作机制

各高校在与国际大公司合作过程中,建立稳固的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企业无偿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资料并接受教师到公司驻中国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使专业教学始终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较早地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适应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有一支过硬的既有讲师(教授)资格和素质,又有工程师资格和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针对师资队伍现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去访问、进修、学习。同时,每年选派几名教师到企业、工程一线顶岗锻炼或承担企业科研攻关项目。教师到企业、工程一线也能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积累结合生产、工程实际的课题。通过这些了解、熟悉企业和工程实际,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工程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另外,应加大力度实施名师工程,实行拔尖人才政策,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其起到带动整体提高的作用。

在深入挖掘、培养现有师资力量的同时,广揽贤才,引进紧缺专业教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高能力人才来校任教,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的能力、水平。采取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企业经理、总工层次的人员当兼职教授,以兼课或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成为师资资源,把工程实例、工程意识、工程文化和工程精神带到校园、带进课堂,缩短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五)建立浓郁的实践教学文化氛围是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必备因素

重视实践教学的环境氛围建设,对强化实践教学十分重要。在学校中努力创造一种实践无处不在的环境和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实践”“、崇尚实践”的风尚。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场所营造“求知躬行”的教育氛围;在各类实验室、实训室悬挂与实训内容相贴切的励志条幅,陈列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及业绩,激励学生奋发有为,勇于超越,激发学生的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

(六)面向国际市场是未来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国市场都变成了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另外,随着产业的转移,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人力资源市场也成为国际化的统一市场。同时,对于中国的民族产业来讲,也同样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多年来,我国产业国际人才的匮乏,限制了中国企业向世界的发展。面对这样一种趋势,也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必将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客观上也要求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各种机会,安排学生到跨国公司参与生产实习等等,了解国际跨国公司的生产流程、产品的质量标准、熟悉生产设备与生产环境;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理解世界各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巩固、拓展专业知识,培养、锻炼学生跨国际环境工作的能力,并通晓国际行业规则。

参考文献:

[1]顾佩华.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2008(1).

[2]莫惠林.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3]胡恩明,周建儿.论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研究的整体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

[4]查建中.论工程教育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发表在《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第5期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
下一篇: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